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价上涨,不买房的“淡定”是假装淡定

(2011-01-10 17:56:11)
标签:

杂谈

房价上涨,不买房的“淡定”是自欺欺人

房价上涨,不买房的“淡定”是假装淡定

惠铭生

    陆清云和胡育鹏生活在广州。小陆在一家著名的视频网站工作,小胡则做汽车销售。他们不是本地人,对这座城市虽说不上处处满意,却有一处觉得舒心:住得挺好。原因是:他们租住在市中心地段,离他们俩单位都近,去上班,哼着歌、散着步,10分钟准到。超满意!尽管月收入两三万,但这对80后小夫妻的信条却是:不买房。(1月10日《人民日报》)

    1月4日,人民日报刊文称:超前买房加剧涨价压力,极力呼吁先租后买;现在,人民日报刊文再以实例举证:房价上涨,有些人“淡定”不买房,同样过得幸福快乐。作为全国最大的党报——人民日报,在房价持续上涨、政策“打压”却不能见效的境遇下,登高振臂高呼,通过舆论呼吁消费者淡定,倡导公众树立理性购房消费观,可谓用心良苦,既体现了党报的职能所在,又彰显了其社会担当。

    陆清云和胡育鹏这对80后小夫妻面对房价上涨,保持“淡定”不买房,的确过的幸福洒脱——租住的房子离单位近,哼着歌十分钟就到单位,无堵车、挤车之苦;薪酬高不买房,不当“房奴”,无还贷款之压力;不用啃老,而且可以潇洒周游世界……他们的观点是:租房比买房更符合经济理性;人的增值比房子增值重要;千万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

    或许,这对80后小夫妻的观点能有人认同;但他们的那份“淡定”,恐怕“和声者”寥寥。在我看来,这对夫妻不买房的“淡定”,其实就是假淡定,不过是一种自我解嘲而已。

    首先,“80后”是一个年轻的社会群体,除了工作,挣钱大多喜欢享受,比如吃喝玩乐等。但他们毕竟会长大。房屋不仅仅是居住之地,还附加诸多权利。比如,没有房子,生了孩子注定无地落户,上学更要处处择校,并且缴纳昂贵的择校费。届时,诸如这类“80后”尚能淡定否?假如自己只是把当成“飘族”,随时会“飞来飞去”,买房当然没有必要。但前提是,他们对高房价无权说“淡定”。

    其次,房价不可能永远涨下去;但房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这当是社会常识、社会共识。诚然,这对80后小夫妻“淡定”不买房,品尝到了简单且轻松的人生快乐。但对于买房者而言,不“淡定”买了房却体验了另外一番人生乐趣。比如我,10年前,在济南市花费14万元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而今,这套房市值已达百万,价格10年翻番6、7倍。今天,不仅有了私家房,孩子落户、入学全“搞定”,不仅省下每月价格不菲的租房费,而且有全额的工资奖金用来享受。若说淡定,比起不买房者,我等买房者、包括早期“房奴”,更为淡定、超破,幸福指数更高!

    笔者绝非鼓噪高房价,也非倡导非理性购房;笔者只是认为:抑制房价,不能依仗公众不买房,尤其是通过“淡定”心态自我麻醉。买房当然要量力而行,但在房价居高不下、房租跟风而涨的时代背景下,人的工资收入远跟不上房价涨的钱,租房不如买房,其实更理性、更划算、更“淡定”。

    不买房而能“淡定”,前提是有充足的廉租房可租;房屋别“绑架”太多的民生权利。虽然,购房不淡定、盲目购房时不值得提倡的。但人人都“淡定”不买房,也非正常的社会心理。其实,买房不应该与“淡定”有关,而与房价合理与否有关。面对不断蹿高的房价,若说不买房是“淡定”,除非他是“免俗”之人,真的是心怀“禅心”进入“禅境”了。但芸芸众生,有几人能免俗呢?

    我们还是大声呼吁,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介,还是千方百计去挤压房价水分吧!别去指望公众“免俗”,通过“淡定”之心抑制房价,买不起高价楼房而“淡定”只能是假装淡定,自欺欺人了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