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第一信号
惠铭生
“一心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3日,高票当选省长后,周强的就职演说以一以贯之的“民本理念”,赢得了700余名省人大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长沙晚报》 2月4日)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7-02-04/015012221303.shtml
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周强书记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颖!从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穷人打天下”,到60年前,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牺牲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光辉思想,再到现在的“执政为民”,始终贯穿着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这一要义。最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我国从今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坚持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每一名领导干部执政时,只有秉承这一信念,才能净化心灵,不为金钱、美女这些“糖衣炮弹”腐蚀、打倒;才能决策不失误,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才能让公众品尝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让干群关系更加融合、密切;才能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因此,政府的工作围绕百姓需求,是百姓共同的心声与期盼。所以,当周强的就职演说提出百姓需求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这一民本理念,赢得了700余名省人大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
但也不能否认,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的GDP一路飚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市变得美丽了,大广场、宽马路处处可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质文化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权益依法得到保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与矛盾,比较典型的如,社会分配不公,很多人品尝不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上学、医疗、购房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使公众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社会保险不健全不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恰恰是政府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民生的需求,政府长期不能解决,有的是改革发展自身带有的诟病,在短时间无法解决,比如收入分配问题。但更多是有些领导干部,执政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不是为民,而是为己,为小团体。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公款吃喝有钱,公款购车有钱,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钱,但是投资办教育无钱,对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公众反对房价不断上涨的声浪中,对楼市不作为,甚至与房产商一起哄抬房价,充当帮凶,以此追求地方GDP增长。对于环境污染、无证开采煤矿,有些政府部门甚至与违法企业主沆瀣一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民生的切身利益,关系民心向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公众利益大于天!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解决百姓需求,让人民过的幸福、安康。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群众意识和正确的政绩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