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铭生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江诗信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对于多数武汉市民来说,这是一位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事业的独特老人。江诗信,一位年逾71岁的老人。他用生命中最后的14年来给人播撒“希望”,但最终却背负着失望而坠楼身亡。(《广州日报》11月29日)
有人称江诗信老人是“爱心老人”、“功德无量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为孩子而活,为名节而活”的人。但也有人说,他是社会里的一盏“明灯”。
江诗信这一盏“明灯”,首先照亮的是他受资助的贫困生。助学期间,他可谓是“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14年来,鄂、豫、陕三省15个县市的600多个村庄印满了江诗信的足迹,他所走过的28万公里路程足够绕地球7圈。14年来,他耗尽7万元家财,引资数百万元建立爱心志愿者协会,直接或间接帮助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些年,被江老感召所“飞”来的捐款,估计在200万~400万元左右。但江诗信很平凡,也很贫穷。他只不过是一位离休老人,平时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每天只吃两顿,身穿别人送的旧衣服。他住的宿舍,顶层,总是漏雨,屋里没有一个像样的东西。面对“爱心老人”这盏明灯,受助学生应该珍惜老人的一片苦心,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在学业上有进步,在事业上有所成。同时,也把老人的资助当成一种鞭策与榜样,让自己学会去帮助别人。
江诗信这一盏“明灯”,应该照亮社会上那些鄙陋、无良的骗子。本来,“爱心老人”不应该这么早跳楼辞世!但是,他是为“为名节而活”的人。正是这位视“名节”如生命的人,却被一个冒充贫困大学生的骗子骗去了约7000元。“自己一辈子都在帮助人,没想到最后却被人骗成这样”,这一点让视奉献为快乐的江诗信老人“非常想不通!” “被骗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医生的结论,让我们为老人惋惜的同时,也痛恨骗子的可恶、可恨。希望老人这盏明灯,能够驱散恶人的邪恶,从而去恶从善,别在作践社会。
江诗信这一盏“明灯”,能够照亮所有善良的人们,去关心教育,关心失学的孩子。“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是江诗信老人的大声呼吁。但是资助贫困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需要千千万万个“江诗信”。正如一位网友的质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有很多有钱人,还有很多自封的社会精英,但民间助学的著名领军人物,经常是社会下层甚至最底层的。天津是蹬三轮的九十岁老大爷白芳礼,武汉是江诗信老人和穷学生徐本禹,十堰是小生意人陈志忠,还有靠按摩为生的盲人傅华明。这个正常吗?”是啊!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社会岂能袖手旁观?
江诗信这一盏“明灯”,更应该照亮教育主管部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没有希望,则民族没有希望,国家不能富强。但是,教育产业化嚣张尘上,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高校高收费居高不下,政府对教育投资常年不足等等。面对众多贫困生,面对江诗信这位普通老人,我们的教育部门怎么能不震撼?不汗颜?从而起到一种推动教育各项体制改革的“推化剂”的作用,真正实现人人上的起学的“理想社会”。
江诗信虽然去了,但是他心系贫苦学子,一生为公,倾其所有,坚持助学几十年,爱心永存人间。江诗信虽然不能继续助学了,但他的“爱心接力棒”不能丢,孩子们更不能因为贫困而失学。江诗信是一盏“明灯”,希望这盏明灯能照亮全社会,共同支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