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历史名人需要统一标准像?
惠铭生
山西运城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有意效仿孔子推出关帝标准像,目前已从明朝的关公像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像,交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进行设计包装,计划将“准标准像”赠送文化界有关人士,如反应良好、得到普遍认可再向公众推广。(《新京报》10月9日)
新闻链接: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67/2006/10-09/011@213451.htm
孔子不愧是老师的鼻祖,这不,
今天,随着“文圣”、“武圣”统一标准像的推出,那些诞生历史名人的地方,怎能耐的住寂寞,而不蠢蠢欲动,抓住“统一XX标准像”而大做文章呢?
古时科技不发达,不能照相留念,有些历史名人在世间流传下来的画像,只能凭靠只言片语的历史记载和发挥人的想象力而勾勒。比如孔子的反首,张面,大角,日准,河目,海口,龙颡,牛唇,白颜,均颐,辅喉,骈齿,龙形,龟脊,虎掌,骈胁;关公的红脸、长须等。至于他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则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关公,笔者去过很多名山古刹,见过很多供奉关公的寺庙,真可谓是:寺庙不同,虽神思,但肖像迥异。其他历史名人也是。
历史名人的画像、雕塑版本不同,是否就是今人制作统一标准像的理由?我看不是!一是没有必要统一。历史名人对当今而言,他只是一个符号,人们注重的是他们的思想和历史功绩,至于影象,还是留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好。二是,谁也统一不了“标准像”。像孔子、关公的各种画像、雕塑,有的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了,现在有些地方或部门想统一“标准像”,也否定、推倒不掉已存的画像或雕塑,也抹杀、更替不了人们心目中已形成的“影象”。统一标准像的行为恐怕徒劳无功。现在,山西运城市文物局突兀推出的所谓“关公标准像”,也只是关公千百画像中的一种而已,什么也不能代表。再者,关公属于全世界的,一个运城市文物局有什么资格与权利搞什么“全球统一”?
不论承认与否,统一标准像当然多少有点“传播文化”的成分。但我想,有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搞“全球统一标准像”,背后隐藏的更多是商业炒作和利益冲动。比如,一个地方推出一位历史名人的“全球统一标准像”,必然涉及版权专有、招商制作、使用收费以及侵权等法律问题。这样,本属于人类共享的历史名人资源,却被有些地方“垄断”或“独占”。
今后,还有多少历史名人要被推出“统一标准像”?我无法揣测。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警惕:别让有些地方假借 “统一标准像”,而“垄断”或“独占” 那些历史名人影像话语权(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