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买房,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
惠铭生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22日在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应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我国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大家买房,应调整政策导向,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新华社7月22日)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6-07/23/content_4868000.htm
当前,关于房价问题炙手可热,社会讨论的沸沸扬扬,莫衷一是。一方面,房价持续上涨,一路飚升,另一方面,据报道,我国城市居民70%无力购房,大批购房者成为“房奴”,背负沉重的还贷压力。对此,政府为打压虚高的房价,规范房市,虽然“发狠”,先后出台“国八条”、“国六条”,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成为羁绊房价“失控”的笼头。今天,公众、政府似乎对高的离谱的房价无可奈何了!
房子,是一种商品,它与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其价格也遵循市场需求的波动而波动。现在房价高的离谱,公众往往指摘房产商的贪婪与不仁,认为是他们操纵、哄抬房价价格,导致房价虚高等等。但冷静想想,放产商虽然有逐利的欲望和冲动,但是谁成就了房产商的如意算盘呢?我认为是公众攀比与不健康的消费价值取向,是房价飚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对于中国城镇居民而言,似乎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没房的,都在攒钱想买房;有房的,都在努力换大房、甚至换别墅。这样的结果无非有二:一是让大批的购房者成为“房奴”;二是源源不断的购房者,是房产商哄抬物价的重要“杠杆”。君不见,虽然,房价像过街耗子——人人喊打,但房市不是依然如火如荼、并不缺乏销售对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实现“居者有其屋”、“人人能拥有自己的房产”,自然是人人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但我们再以理性、客观观点看看,这现实吗?一个城市,收入差别很大,一些连温饱都依赖政府救济的低收入者,一些刚刚迈出大学门槛毕业生,就希望有自己的房产,那现实吗?毕竟,现在不是一个完全“大同”的社会,也不可能消灭贫富差别,实现人人经济上的绝对平等。收入的差别,表现在住房消费上,当然是有梯度的,全民购房,实现居者有其屋,这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全民购房,即使在发达国家,那也是一种梦想,目前美国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68%,英国是56%,欧洲其他国家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大约在30%到50%之间。但我国目前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却高达82%。所以,城市居民“住房难”,既是畸形消费造成的现实表现,更是攀比消费造成的心理落差。
笔者并非冷血动物,也认为“穷人买不起房”活该!我只是认为买不起房,不等于没有房子居住,比如,可以倡导、鼓励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等。据有关专家推测: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应该是:30%的人有财力支持买房居住,房地产市场就相当不错了,其余的70%应是租房群体。
因此,开启老百姓“住房难”这把锁的钥匙,消弭房价争论,我认为关键是:政府在打压房产暴利、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要调整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公众买房,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要着力解决谁投资建设适合、规范这70%消费者的租赁房问题。而作为城镇居民,也应该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有能力买房就买房,没有能力,就租房,总不能为了面子要“硬赶鸭子上架”,甘当“房奴”,抬高房价,共同给房产商支撑起“高房价大厦”而不倾。
我看,对于房产消费,现在的确是矫正政府政策导向和居民消费心理的时候了。
惠铭生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22日在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应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我国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大家买房,应调整政策导向,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新华社7月22日)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6-07/23/content_4868000.htm
当前,关于房价问题炙手可热,社会讨论的沸沸扬扬,莫衷一是。一方面,房价持续上涨,一路飚升,另一方面,据报道,我国城市居民70%无力购房,大批购房者成为“房奴”,背负沉重的还贷压力。对此,政府为打压虚高的房价,规范房市,虽然“发狠”,先后出台“国八条”、“国六条”,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成为羁绊房价“失控”的笼头。今天,公众、政府似乎对高的离谱的房价无可奈何了!
房子,是一种商品,它与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其价格也遵循市场需求的波动而波动。现在房价高的离谱,公众往往指摘房产商的贪婪与不仁,认为是他们操纵、哄抬房价价格,导致房价虚高等等。但冷静想想,放产商虽然有逐利的欲望和冲动,但是谁成就了房产商的如意算盘呢?我认为是公众攀比与不健康的消费价值取向,是房价飚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对于中国城镇居民而言,似乎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没房的,都在攒钱想买房;有房的,都在努力换大房、甚至换别墅。这样的结果无非有二:一是让大批的购房者成为“房奴”;二是源源不断的购房者,是房产商哄抬物价的重要“杠杆”。君不见,虽然,房价像过街耗子——人人喊打,但房市不是依然如火如荼、并不缺乏销售对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实现“居者有其屋”、“人人能拥有自己的房产”,自然是人人向往的理想、和谐社会。但我们再以理性、客观观点看看,这现实吗?一个城市,收入差别很大,一些连温饱都依赖政府救济的低收入者,一些刚刚迈出大学门槛毕业生,就希望有自己的房产,那现实吗?毕竟,现在不是一个完全“大同”的社会,也不可能消灭贫富差别,实现人人经济上的绝对平等。收入的差别,表现在住房消费上,当然是有梯度的,全民购房,实现居者有其屋,这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全民购房,即使在发达国家,那也是一种梦想,目前美国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68%,英国是56%,欧洲其他国家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大约在30%到50%之间。但我国目前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却高达82%。所以,城市居民“住房难”,既是畸形消费造成的现实表现,更是攀比消费造成的心理落差。
笔者并非冷血动物,也认为“穷人买不起房”活该!我只是认为买不起房,不等于没有房子居住,比如,可以倡导、鼓励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等。据有关专家推测: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应该是:30%的人有财力支持买房居住,房地产市场就相当不错了,其余的70%应是租房群体。
因此,开启老百姓“住房难”这把锁的钥匙,消弭房价争论,我认为关键是:政府在打压房产暴利、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要调整住房政策导向,不能只单纯地鼓励公众买房,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要着力解决谁投资建设适合、规范这70%消费者的租赁房问题。而作为城镇居民,也应该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有能力买房就买房,没有能力,就租房,总不能为了面子要“硬赶鸭子上架”,甘当“房奴”,抬高房价,共同给房产商支撑起“高房价大厦”而不倾。
我看,对于房产消费,现在的确是矫正政府政策导向和居民消费心理的时候了。
后一篇:还有多少历史名人需要统一标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