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边走,一边看 |
登彼丘陵,峢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雨下员)潺湲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雨下员)潺湲
---孔子《丘陵歌》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
泰山,五岳之尊,人人向往,今日有幸如愿!闲话少说,登山
南天门
晚上坐车到中天门,1:50开始从中天门开始登十八盘,之前好多朋友,同学都说,你要爬上山基本很费劲,还是坐缆车吧。这些提醒让我一直心里不太塌实,这泰山到底有多高呀,万一爬到中间上不去,又没有索道,那只好凉拌了!
一个半小时以后,抬头看见了这个门楼,说是南天门,我差点晕倒,心里说,我还没发力呢。哈哈哈哈
夜里三点钟,南天门的小米粥让人难忘。看把这几个河北的哥们给陶醉的:)
碧霞祠
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初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扩建后改称“碧霞灵佑宫”。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增建歌舞楼及东西神门阁。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为防止高山风雨剥蚀及雷击,改正殿为铜顶,大殿盖瓦、鸱吻、檐铃等饰物皆铜铸。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女神、泰山玉女,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奶奶。当然,如此壮美的泰山,怎能没有一个女神?
应九天网友的要求补上了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在4:08分37秒。
玉皇顶,泰山最高处,1545米。夜里4点,我独自沿着天街上行。山上很冷,人在雾中,准确说是在云中。风,很大,至少有七八级,站立不稳,感觉大地都在摇晃。一阵风来,眼前白雾一片,人若在仙境,一阵风去,眼前开朗,远处漆黑一团,群山似乎若隐若现。呼、呼的风声,不,是轰、轰!感觉仿佛就是在听柴科夫斯基的《1812》。
临上山前得知一朋友的父亲病重,忙撰写短信:“借泰山之灵气,祝早日康复”。
无字碑
无字碑立于岱顶玉皇庙山门前。碑身略呈梯形,高5.91米,下宽1.2米,厚0.88米,顶覆石盖,通碑无一字痕,故名无字碑。传为秦始皇立,明清之际的学者顾炎武认为是汉武帝所立,迄今仍无定论。
这个碑很有型,边上郭沫若的碑显得怪怪的,很不协调,这年头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可真多呀!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置身霄汉、壁立万仞、青壁丹崖
“弥高”,刻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翰林侍讲韩世能题。此句出自《论语"字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是越是敬仰老师孔子的学问,越觉得高远;越是努力钻研越觉得艰深;看着它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说明孔子学说的高深精妙、人生修养的不容易;同时也指泰山博大精深。此大观峰曾叫“弥高岩”。
“青壁丹崖”,题刻年代不详,为题景之作,因石字多被描红,故称丹崖。
“青壁丹崖”,题刻年代不详,为题景之作,因石字多被描红,故称丹崖。
“置身霄汉”,刻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山东巡抚李树德题。意思是登上岱顶,好像置身于天的极高处,意谓人要向高处走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时极言泰山之高。
“云峰”,在大观峰西侧,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所书。云峰,本指云彩像山峰,此处意思是山像朵朵的云,形容泰山山峰众多、高峻。
“呼吸宇宙”,题刻年代不详。形容泰山胸怀博大,生机勃勃,顶天立地。
“天下大观”,在《纪泰山铭》题额之上,题刻年代不详。泰山研究专家姜丰荣先生认为,岱庙现存有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济南知府杨抚所书的“大观峰”题词碑,其书体与此类似,故疑为明嘉靖年间杨抚所题。此四字既指巍巍泰山气象万千,文物遍布,为天下大观;又指此处石壁遍布唐宋皇帝、历代文人的雪泥鸿爪,实为洋洋大观。
“壁立万仞”,在《纪泰山铭》西侧,刻于明嘉靖间,泰安知州仲言永题。此题刻将《纪泰山铭》后跟随唐玄宗封禅的官员衔名压盖。此乃题景之作。
“天地同攸”,刻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济南通判、上绕余南金题。此题刻也压盖了《纪泰山铭》之后的题名。古人认为天长地久,永不磨灭,谓泰山像天地一样久远,也可能是指《纪泰山铭》像天地一样永久。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唐摩崖
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高13.2米,宽5.3米。碑文《记泰山铭》系唐玄宗李隆基撰文并书。记述了封禅告祭的由来,歌颂唐初五位帝王的功绩,并申明其封禅的目的。全文24行。满行51字,共1008字。书法遒劲婉润,端严浑厚,是我国帝王摩崖石刻中的杰作。周围有宋摩崖、清摩崖等刻石75处。
唐玄宗封禅泰山,看这半面山头都给占了,很有派,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他说:“联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
他说:“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
他说:“德凉者灭,道高斯起。”
他还说:“道在观政,名非从欲。”
他说:“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
他说:“德凉者灭,道高斯起。”
他还说:“道在观政,名非从欲。”
不过,别看这家伙登泰山时,文章写得好,字也刻得棒,回去后就没干什么正经事,一个杨玉环就把他给套的蔫蔫的,唉,江山兮,美人兮!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置身霄汉、壁立万仞、青壁丹崖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五岳独尊,昂头天外
“光绪丁未孟夏,泰安府宗室玉构题”。泰山的标志,第五套人民币5元背面就采用了这个图案。“五岳独尊”石刻位于泰山顶玉皇庙东南。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42厘米,系清光绪丁未(公元1907)年,玉构题书,楷书体。
拱北石,泰山日出
又名探海石,位于日观峰的北面。石长6.5米,北西8度,与地面夹角为30度。上有“绝妙”、“船石岩”、“醉石”及明人题名等刻。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李兴祖诗:“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游人别有情。”
或许是缺少云海,或许看过的描述太过传奇,除过朝霞好看一点外,这次看到的泰山日出实在是一般!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雄峙东海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一览众山小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气通帝座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泰安知府金棨在凤凰山顶所题的“气通帝座”等。所谓气通帝座,气,指泰山的灵气。帝座,星名,在武星座,以帝座为中枢,左有十一星、右有十一星,二者呈屏风状。此处指泰山之高,其灵气与帝座星相通。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登泰观海
“登岱观海”,在《纪泰山铭》东侧石壁上,刻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嘉靖进士、御史、四川射洪县高泉人谢东山等题。题词之上刻有跋语:“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由明,容光必照。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绝顶,仰止
题款怎么给挖掉了,估计又是把什么伟人给讳着了。后面的盖前面的,官大的压官小的,钱多的欺负钱小的。这在泰山刻石中不少。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登泰山
盘道西侧还有刻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落款刘凤池的题诗二首。
《登泰山》:
峰峦缥缈入烟霄,三月登临雪未消。
万里鸣銮更旧迹,几朝老树识新条。
晴天海气连云洞,莫日薰风到黍苗。
上帝欲从开化术,谁增仙嶂作长桥。
《登封禅台有感》:
大风吹雨落天华,独上荒台有所思。
千载烟霖忽聚散,几家钟鼎遍兴衰。
树当路口排仙仗,苔到春深封古碑。
万古英雄只如此,何劳宇宙角雌雄?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层崖空谷,松高峻极
“崧高峻极”,位于十八盘东侧,刻石年代不详,脱镐题。脱镐,字子都,元丞相脱脱的之后,曾任东昌府(山东聊城)同知,嘉靖末被调泰安征收泰山香稅,此语谓泰山极高极大。
“层岩空谷”,在绝顶云峰前约10米处,刻石年代不详,款为“川东苏进”。为写景之作,意为层叠的高山,深幽的山谷,形容泰山高大深幽的形貌。
雄伟壮美,古韵厚重:金刚经
在斗母宫东北方中溪支流的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泰山特有的石头,注定又是一个地质故事。
泰山挑山工
正在下山,猛一抬头--挑山工。忙下意识的退后几步,摔倒在台阶上定格了这个瞬间。 挑山工低着头,擦肩而过之际看清,也就20多岁的摸样,皮肤黝黑、默默无言、脚步很慢,但身体几乎匀速向上。最独特是他的左臂,很不协调但有规律的摆动着,大概每走一步,摆动1.6次的样子,呵呵。
山上一碗小米稀饭两块钱,一碗方便面6块钱,说实在的,确实不贵,挑山工辛苦了!别看有索道,那不是给挑山工的!
泰山归来,“清明时节拜孔子”终于写完了,合上电脑,揉揉眼睛,静下心来想想,不由得感叹!
春秋时期诸侯攻伐频繁,看看《左传》,打仗似乎是一件过家家一样的儿戏。国家之间常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马上开军队过来,把另一个国家给灭掉,国君逃亡。这可比美国打伊拉克容易多了,一点也不需要绕弯弯。这种大环境下,必然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产生的土壤,谁人不希望安定,不希望和平,谁又愿意天天打仗?。
秦始皇在李斯的忽悠下,独崇法家,坑了很多人,烧了许多书,或许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孔子的另外一个侧面。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讲的是一种道,一种信念,而现在的普罗大众需要的是“技”,一种传说中能快速制胜的独门密器,用来致富,发家,谈情,立业。这往往会弄得很拧,失败了又都会统统往儒家思想上面赖!
孔子,不了解你的人可真多,你背的黑锅可真不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