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于山戚公祠厅

标签:
旅游福州于山戚公祠厅杂谈 |
分类: 日志 |
于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是镶嵌在榕城市中心一块璀璨的明珠。
戚公祠是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岗之上,占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远台、蓬莱阁(“郁达夫史迹展”那幢楼)、醉石亭、三山阁、吸翠亭、补山精舍等。
戚公祠厅正中坐有戚继光身穿武将钢盔铠甲战袍的塑像,壁上挂着四幅历史画卷: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这些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戚继光抗击倭寇侵略的功绩。戚继光生平史迹、作品书籍、征东饼、光饼、鼎边糊、土撬……等民俗民风和箭、刀、叉、矛、盾、威海城铜炮(模型)等用过的兵器列为两侧玻璃橱窗之内,打败倭寇,取得胜利。戚继光厅有一台电子专门介绍他的生平丰功伟绩。
戚继光在于山上留有很多足迹。平远台在戚公祠南数十步,始建于宋朝。平远台原建筑物已毁于清初,平远台是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兴建的。台的北面怪石叠垒,中有一长型巨石,上镌“醉石”两字。相传戚继光抗倭胜利之后,在平远台庆功,酒后散步行至此,卧寝石上,故号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亭下方石壁上有“誓雪国耻”等石刻。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于是人们在醉石亭后又建蓬莱阁作为纪念。戚公祠旁的岩石上有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满江红》题刻。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明朝抗倭名将。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文字部分参考百度/百科的章节)
当天,我游览戚继光史迹,接受了爱国的教育,丰富了“天然与人文景观”的认识,受益非浅。
今夭,我上传的照片有:福州于山戚公祠厅
福州·于山风景区的“戚公祠厅”。门柱对联、“甲午年戚继光将军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