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二)
(2012-02-29 23:50: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似水流年 |
这是小儿外科最大的一间病房,共有七张病床,患儿九个月、三岁、六岁、七岁、十一岁不等,除了我儿子,还有另一个孩子也在挂瓶,其他能跑能跳的都在病房里窜来窜去地嬉闹着,相比于其他病区的沉重,小儿外科倒像个儿童乐园,小病友们在这里可以找到玩伴好不开心。他们童稚的脸上没有一丝疾病的阴霾。在我看来,这么小的孩子,能得什么大病呢?
儿子这个新病号的到来让本已不安静的病房泛起了阵阵涟漪,当护士给儿子屁股打针时,31床七岁的小姑娘就好奇地凑过来参观,这孩子苍白瘦弱,但特别机灵,大大的眼睛下面有重重的黑眼圈,一头褐色的短发蓬乱又稀疏。当她得知我儿子的年龄时,大声叫了起来,“哇,怪不得他不会哭!”听得我哑然失笑。她外婆却过来严厉地喝止,“这么大的闺女了,真是一点也不懂事!”说罢摇头叹气。
可我却很喜欢她不谙事故的天真样,她是病房里最活跃的孩子,总是这床看看那床瞧瞧,还带领32床那个三岁的小姑娘看童话书、看电脑上的动漫、玩游戏,叽叽喳喳地评论,开心地说笑,病房内外呼啸来去,她的声音和动静几乎一刻都没消停过。
但有时她会被外婆强制着安静下来,那是每天早上例行的“上课时间”,病床上横架了块用餐的塑料板,她把它当书桌,将课本和本子放在上面,听外婆给她上课,然后在外婆的数落中老大不情愿地做作业。
“去年只上了三个月的学,今年这学期交了钱,才上了一个月又到医院来了。”外婆说。这位外婆看起来是位挺有见识的职业妇女,从我们住院起,就一直只有她陪伴在小姑娘的身边,对孙女的教育颇为严格。
因为不时有朋友来病房探望儿子,每探望一次就得把他的病况从头到尾复述一遍,所以儿子的病对全病房来说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其他孩子是什么情况我却一无所知,也没兴趣去八卦地探问。不过就表面现象看,刚动了手术只能躺着不停挂瓶的儿子和同样得阑尾炎的33床似乎是病得最重的,其他的都很活跃。
然而渐渐地,病友家属间的交谈还是会零星地飘过来。33床的母亲是个身形硕大的四川女人,在福州打工,她嗓门最大怨气也最大,最常被抱怨的是一起守在病房里的比她个子矮小的老公,怨他只会抽烟玩牌不会赚钱,儿子得了病只好四处借钱,而钱又是多么多么的不好借,言语中充满悲愤和屈辱;紧接着就怨她那16岁就不得不奉子成婚的女儿,因为女儿不知好歹遇人不淑,女婿家一穷二白,以至于当儿子需要救命钱时那做姐姐姐夫的只掏得出2000块;再就是抱怨医疗费用太贵,护士老来发欠款通知,医院实在是住不起了,而医生又不让出院……
32床的父母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外来工,女人眉目清秀,男人斯文英俊,看起来十分年轻登对。他们那不到3岁的女儿也长得白皙可人,平日里像小跟屁虫似的跟在31床后面尽情笑闹,玩疯了就发出快活的尖叫,一点都不像个病孩子。与女儿相比这一对做父母的就显得内向多了,总是微笑地慈爱地看着孩子,只有闹得实在不像话了才喝止一下。可是听33床抱怨了一大堆后,32床的母亲却忍不住发话了,“不管怎样,我们大人平常都得积累一点,不能吃光喝光,然后遇到急事就伸手向人借,那样太被动了。”她语气温和,但听得出温和里的态度。
“就是啊,儿子生病了不能怨女儿不行,首先是你们做父母的要负起责任。”31床的外婆是病房里最年长的,说话就没那么客气。
33床的母亲不吱声了,31床和32床开始交流起来,我发现这两家人似乎挺投缘的,有不少共同的话题,而那位外婆更像是医院的熟客,说起医疗保健头头是道。我隐约听他们提到“化疗”,“做假发”等,手头事情一忙也就没再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