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乐在民间

(2011-06-07 23:50:43)
标签:

端午节

海上泼水节

石狮蚶江

分类: 路上风景

欢乐在民间

这是我在博客里写下的第三篇《欢乐在民间》。

老是强调“欢乐在民间”,难道我们平常高居殿堂?当然不是。

这个“民间”特指民俗特色浓郁的一些乡镇,逢年过节,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淳朴而喜庆的感觉。过去曾被斥为“封建迷信”的宗庙祭拜、迎神赛会等,如今也在这些地方发扬光大,有的甚至成为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热络项目,引起官方重视,媒体追捧。这里头的“热闹”让久居城市的人看着既新鲜又快乐。

比如今年的端午节,一放假气温就热情高涨。若呆在福州顶多就是窝家里吃几个粽子,据说那些煮过后仍然青碧诱人的粽子其粽叶很可能浸泡过硫酸铜,想想怪吓人。既如此,那就足不出户加上口不食粽了?岂不郁闷欢乐在民间

刚好我有采访任务,于是就去了石狮蚶江后垵澳古渡头,和十几万参加“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的人一起过节,这个节过得真是热闹非凡。

端午节当天,尽管大太阳像要把人烤熟,可蚶江周边的百姓还是倾巢而出将十里海堤围得水泄不通,如此英勇地接受暴晒,不是皮厚耐温,而是因为眼前的节目太精彩——有“王爷船”巡海,有海上泼水,有海上捉鸭,还有传统的龙舟竞渡。

正午时分,蚶江海面上50多艘渔船旌幡招展,整帆待发。船上的人们身上很快就被晒脱了皮,我们的摄影记者小关伸出他红通通的胳膊,得意地说:“瞧,多么像烤猪首!”

太阳晒怕什么,纵情狂欢可是轻易难得。

在烈日下捱到一时许,海上涨潮了。平时供奉在蚶江“五王府”内的“海神爷”被请上“金再兴神船”号龙舟,开始下水巡海,祈求海峡两岸对渡船平安无恙。海面上笙歌阵阵,纸钱飞扬,气氛庄重而神圣。据说这一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成为蚶江古渡的一大特色。

少顷,忽听锣鼓声起,红鞭炮欢跳,说时迟那时快,一盆盆、一桶桶的海水刹时在海天间交织成密集的弧线,在对方船上、身上纷纷开花。大家你追我逐,你泼我躲,船儿颠晃,水花四溅,手上的水桶、水勺不停飞舞,惊叫声、嬉笑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每艘船上的男女老少都是越泼越兴奋,越泼越起劲,谁也不怕被淋成“落汤鸡”,因为按当地习俗,端午节互相泼水就是互相祝福,那泼出的水是 “吉祥水”、“幸福水”、“发财水”,渔民被泼后意味着丰收在望;青年男女被泼后意味着爱情甜蜜……所以呀,每个“湿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海上抓鸭显然是个诙谐有趣的活动。只见渔船船首伸出一杆四五米长的杉木,参赛选手要沿杉木走到顶端,打开装着鸭子的小竹笼把鸭子放出来才算获胜。什么?你说你熟识水性玩这个不难?错!那圆溜溜的杉木上可是涂满了滑溜溜的桐油,而且还随着渔船起伏而不断晃动。所以每位意欲擒鸭的勇士总是趔趔趄趄地迈着鸭子步没几下就“扑通”一声落了水,落水的动作各式各样,滑稽可笑却是共同特征,伤心是不会的,哄笑是难免滴。这样的落水法其实相当刺激,所以参与者总是前赴后继,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志不在“鸭”,而在于那挑战过程的乐趣。

这样傻呼呼乐呵呵地看啊笑啊,被晒了几个小时竟浑然不觉。海边岸上,到处是飘扬的彩旗红色的气球,到处是汗流浃背满脸通红神情兴奋的人群,到处是大声的咋呼无忌的喧哗,到处是飞扬的尘土和散落的垃圾,整个蚶江成了沸腾的海洋。

脏乱差触目可及,真善美也触手可及。这就是中国式的民俗节,好不痛快!好不热闹!吼吼~~欢乐在民间。

 

除却蚶江,类似的欢乐我还记得一桩。

某年夏天,连江县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壶江岛举办妈祖诞辰庆典。岛上没有宾馆,记者们被安排到渔民家中工作食宿。当地经济发达,民风淳朴,渔民们将记者进家门当作盛事,热情接待,毫不设防。

入夜,大家在装修豪华的卧房地板上铺开一张张草席,五六个人比肩接踵席地而卧窃窃私语,感受着久违的新鲜与兴奋,三个房间住得满满当当,主人则到亲戚家借宿。当夜是否有海风阵阵?当夜是否有虫鸣蜿转?都不记得了。只是后来无数次出差,无数次住宾馆,任是再高档的宾馆也没有那一夜住得温馨满怀。

更难忘的是庆典当日渔村里的流水席。记得村部院落檐间树隙横竖交织拉起了五彩缤纷的彩带,一口口大锅用柴火烧得倍儿旺,一只只热腾腾的蒸笼垒成一人高,一张张桌案摆满了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全村老少悉数出动前来帮厨,洗菜的切肉的剖鱼的递盘子的,忙得不亦乐乎,热闹滚滚。置身其中,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一古脑儿地往外冒,过节啦!!!欢乐在民间

转眼间到了中午,一座三层水泥楼房每一间都摆了桌席,鸡窜狗跳,孩童嬉闹,粗声大嗓,人头攒动,把酒豪饮,猜拳行令……一派混乱,也一派喜庆。

宴席虽不是出自名厨,桌椅碗筷也很简陋,但因食材都是当地的优质农产水产,菜肴新鲜、量足、可口,大家大快朵颐,吃得开心无比。

犹记一道菠萝饭,是将新鲜菠萝掏空填入上等糯米,拌入葡萄干、果仁等入笼蒸煮,清香酸甜爽口至极。回家后念念不忘如法炮制,却怎么也做不出那种味道。细忖,那个味道怎么来呢?来自原生态的柴火,来自农家自种的糯米,来自恰当的火候,来自真诚的心意,更来自美好的心情。

那样温暖的人间烟火,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至今想来都会微笑,幸福地叹气。

 

欢乐在民间

欢乐在民间

欢乐在民间

欢乐在民间

欢乐在民间

欢乐在民间

(以上图片均由我的同事关摄影师提供,特此鸣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