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目送你
(2009-08-31 13:24:28)
标签:
孩子成长情感 |
分类: 吾儿天天 |
白露将至,秋风未起,但暑假结束了。
这是夹在儿子小学与初中之间的暑假,期间有一个多月,难得地没有任何假期作业。想来在接下来的六年里,也难能有这么轻松的假期了。原计划带他去趟北京,体会一下咱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希望藉此丰富他的阅历,拓广他的心野,留下些快乐美好的记忆,就像我们母子曾经携手的黄山之旅、长沙之行……然而这计划终因很意外的事而无奈搁浅。
儿子倒没有因此而沮丧,天性乐观幽默的他容易与世事和解,书本、电视、电脑游戏……他随处可以发掘快乐。这个暑假他还有一项乐趣,就是在镜子前和妈妈比身高,“哇,乖猫快超过妈妈了!”我惊喜,忍不住在他脸颊上亲一口。过了几天,似乎就只有几天!他硬硬地竖着的发茬就超过了我的头顶,他得意地冲镜子里的自己和妈妈扮一个鬼脸,把脸笑成幸福的花,“喵喵”嗲唤一声,证明他真的是只被妈妈宠爱的噌噌噌窜个儿的小乖猫。
每当此时我哑然失笑。大概七八岁时,他“回忆往事”就喜欢有板有眼地用上“我小时候……”,而现在则是一本正经地警示我:“你别老把我当小孩子……”走在路上自然而然地就与我勾肩搭背,很来劲地邀我和他掰手腕,将手在我肩上一拍疼得我一激灵。然而坐进出租车他就喜欢把整个身子软软地赖在我身上,进屋独睡总恳求妈妈陪一会儿再陪一会儿,以享受摸头摸背的待遇,舒服满足得一塌糊涂。
“唉,这么大的男孩子了,不能这么粘。”我说,欲起身离开。
“嗯~我就是要粘嘛,我是只小粘猫。喵~”他拽住我的手撒娇,全然忘记了“你别老把我当小孩子。”
或许妈妈这里是他最可以放纵使性的地方吧。
每当他幸福地眯着眼把我的手贴近他的鼻翼轻轻嗅着,我就知道他是在本能地寻求母亲安全熟悉温暖的气息,那时我的心总会柔软地化开,我希望他快快长大,可是我又希望他永远是我可以紧紧护在怀里又怜又疼的小乖猫。
不管母亲心里怎样地矛盾着,孩子的拔节成长都是不由分说的规律。
现在我看他在博客文章中自然而然地展露自己正渐渐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展露对各种事体的观察、分析、判断与主张,并以多种视角和笔法轻松自如地表述,知悉他快快长高的不仅是个头还有心智,那份欣喜更甚于和他在镜子前甜蜜比肩。
前些日子,我们一起去逛我们都喜欢的“朴坊”,流连于琳琅满目的美妙物什间,心情相当愉快。
在观赏了几件富有设计感的作品后,我问:“宝宝你想不想要什么?”
“D(dou都)K(ke可)Y(yi以)”他用他习用的简拼法回答。随即接上一句:“但是都很贵。”
我已习惯且能够较快地破译出他的意思,并乐享其中的灵趣,当然更喜欢的是他性格中某种随遇而安的宽度。后来逛到“光合作用”书店,这家店在卖书的同时也兼营些养眼的小玩艺,在那里我问了同样的问题,而他作了同样的回答,但眼神终究是粘在一只尾巴松松粗粗的小熊猫身上不舍得动。“哦,它好可爱哦!”他围着它不住赞叹,并关心地去看标价。我明白他的心思,可一个马上就要念初中的男孩子仍迷恋布绒玩具是否对身心成长有益?
没等我决定买或不买,他已经表态:“不过关键还是要看妈妈你喜不喜欢,如果你不喜欢那买它就没有意义了。”
我知道自己的孩子尚在童稚与成熟间摇摆,甚至他的身体与某些心智比同龄孩子发育得还稍晚一些,但我仍然欣慰,感念他的乖巧体恤之心。也希望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追求平等、自由的同时,更加深对他人心意的体谅、尊重,成长为一个有礼有节、宽厚正直的好男儿。
从小学升初中是上一级大台阶,在这之前儿子的学习一向自觉且轻松,有时我忍不住提醒他,初中的功课可比小学难得多重得多,可不敢掉以轻心哦。“妈妈你放心,我不会给你担心的机会。”他郑重承诺。
“呵,这话说得好,妈妈爱听。”我喜欢他的自信满满,也相信他会付诸行动。
每回儿子从家里离开,在门口跟我道“再见”时,我总把身子探出门外,目光粘在他敏捷灵活的身影上,看他在楼梯拐角处一转,然后消失……关上门,心中满足又莫明怅然。每回见他回家,用尚未变声的童嗓乖乖地喊“妈妈”,心底便由衷地欢喜泛甜。可我知道我的孩子已越来越来不依赖我这个母亲了,他正在建立起独立自尊不愿被侵扰的精神世界和个人空间,也许很快,他就将不再好意思“喵喵”叫着在妈妈面前撒娇邀宠,虽然感性的那个我多么愿意将他永远地护在怀中。
是的,我知道他总是要飞,飞往高远的天地。甚至可能在急着飞的时候都忘了回望一眼巴巴翘望着的母亲,于他而言,这个世界上比母亲更吸引他、更让他在乎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我相信,在他的心里对母亲的依恋仍一直会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像苏芮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而即便他不想起,做母亲的又怎可能不对他切切牵念?哪怕被不经意地伤了心,仍不忘叮咛:孩子,小心走好,别摔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是啊,不必追,无法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