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台笔记之三十三:牛气哄哄的牛肉面

标签:
台湾牛肉面最贵的牛肉面美食 |
分类: 行走台湾 |
到了台湾就不能不吃台湾牛肉面,这种遍及大街小巷的美食被称为“台吃”,是台湾的骄傲。但台湾牛肉面并非原产于台湾,据说它出自冈山眷村里四川藉老兵及其眷属之手,之后风行台北,再传播到台湾各地。
台湾人爱吃牛肉面,但绝不是见之吃之,其偏好倾向极为鲜明。常常看到比邻而居的两家面店,一家等座的人排成长龙,而另一家却门可罗雀。台湾人对自己钟爱的店家可谓专心不二,哪怕门外寒风凛冽,而空座遥遥无期,也绝不移情别恋,溜到边上那不喜欢的面店去敷衍自己的胃。
吃客们的这种执着脾性,逼得各家面店师厨使出浑身解数来琢磨煮面技艺,提高竞争力,因为唯有好面才能吸引回头客。每年台北举办的牛肉面比赛是各面店为自己打广告的绝好机会,大小师傅纷纷亮出拿手好戏来PK,一旦摘下面王桂冠,顾客必然成倍增长。而牛肉面网络票选也很有号召力,票选头几名的面店总是座无虚席。这般比拼竞技的结果,最受惠的当然是牛肉面爱好者,放眼全台湾,知名好味的牛肉面店比比皆是,什么永康街牛肉面、老王记牛肉面、牛爸爸牛肉面……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忠诚粉丝。
牛肉面,主要食材无非牛肉和生面而已,何以能在台湾的饮食业闹出大动静?奥妙主要在那汤头上。为了让汤头味道浓郁,店家可是下足了功夫,他们要先用牛骨和蔬菜熬出一锅牛骨高汤,再用高汤来炖煮牛肉、牛筋等,直炖到汤汁呈乳白色。至于炖煮过程中添加了何种调料,那便是各家的独门秘笈了。做牛肉面的牛肉多选用带胶质的腱子肉,有些知名店家还善用牛身上不同部位的肉,来烹出不同的风味,牛肉的软烂、嚼劲、入味等,各店家也是各擅胜场,不同的顾客自有不同的偏好与选择。牛肉面中的面条采用的是大陆北方那种韧劲十足的手擀面,在煮好的面条上码上牛肉、牛筋等,再浇上熬炖得当的上好高汤,洒上葱花,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台湾牛肉面,店家还会自制腌菜让顾客自行取用。真正清甜爽口的牛肉面绝不添加味精。
按说牛肉面是很平民化的吃食,可是台北有一家名店居然将它卖出了1万元新台币(折合2000元人民币)的天价,好在它也卖300元新台币一碗的牛肉面,记者于是亲临一试。号称全台北最贵的这家牛肉面馆呆在一个小弄堂里,外观毫不起眼,干干净净的店堂摆了12张桌子,墙上贴着关于该店的各种报道。店小妹把我点的牛肉面端上,还未入口,那鲜亮的汤色已诱人垂涎,喝口汤,浓郁的味道顿时攫住舌尖胃蕾,让人通体舒泰,浸在面汤里的四种牛肉亦是滋味极浓且软韧适宜,汲取了汤味的面条筋道十足,于是大快朵颐,欲罢不能。直到面碗见底后许久,仍感到齿颊生香,接下来不管吃什么都会感觉不够味,真是过瘾。
热气腾腾的炉火前,店里的王老板正用大勺使劲搅动牛大骨、牛小排、牛腩、牛腱子肉等底料制成的高汤,香味扑鼻。他说为了开这家牛肉面馆,他跑遍了台湾的五星级饭店品尝牛肉面,又先后去了十几个国家,花费5年时间寻找、品尝牛肉。来他店里的顾客吃到的各种牛肉都是分别处理的,汤汁也随需要调整。像那万元的“元首牛肉面”得花10个小时才能把底料的精华全部熬出来,然后再等6个小时,肉味才能呈现。最为烦琐的是制作工艺,要分别把高汤制成煮牛肉用的卤汁、泡牛肉用的汤底和经典牛肉面用的原汁……
看王老板做牛肉面,感觉他已不仅是在做生意,更像是在从事一门的艺术。在台湾,有无数像王老板这样的经营者日复一日、精益求精地琢磨着牛肉面,若非如此,这一原属下里巴人的普通吃食怎可能跻身为美食王国中的精英,变得这么牛气哄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