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的人们知道台湾的基隆大多是源于那首《鼓浪屿之波》。“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张暴默的深情吟唱就激起人们对这座海港的无限遐想,而我造访基隆港,不仅是为了去见证它的美丽,更是为了迎接从福州马尾青州港直航基隆港的“兴华轮”的到来。
从台北到基隆,坐台铁约45分钟,坐高铁35分钟,这快速的旅程满足了“快快见到”的心情。6日早上10点,台北在纷飞细雨中迎来开往基隆的区间车,一整节车厢包括我只有五位乘客,显得空空荡荡。车厢不新,但非常干净,没有污浊空气郁积的难闻气味。一位老婆婆带着两岁多的孙儿坐在我对面吃快餐盒饭,吃完后把不小心落在地上、椅子上的食物残渣一一捡起,用餐巾纸包好收入快餐盒,再用橡皮筋扎好放进随身携带的纸袋。车厢内的整洁明亮与车窗外掠过的被雨水漉湿显得脏而旧的房子形成了对比,基隆就在灰暗雨幕中离我越来越近。
不知晴天丽日下的基隆是什么面貌,进入我视野的基隆并不美丽,很希望这只是因为被风雨挟裹的缘故。走出基隆火车站,触目的是一片旧楼房,楼房不高,墙面贴瓷砖的有之,贴马赛克的有之,也有白灰墙和水泥墙,显得有点零乱,不多的几座高楼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于1860年开港的基隆港是因为状似“鸡笼”而得名,它山环水绕、风平浪静,实乃天然良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为繁荣,如今虽然盛况不复当年,但仍为仅次于高雄的台湾第二大港。去年12月15日,两岸海上直航全面启动后,大陆包括福州马尾青州港、厦门港在内的几大港口货轮直航基隆港,使基隆港再度成为两岸民众关注的焦点。
11点30分,
“兴华轮”徐徐泊上基隆港码头。这艘24000吨的砂石船前一天下午三点从青州港出发,经过12个小时的海上航程,于6日凌晨三点到达基隆港内等待泊位。平潭籍的船长林小斌告诉记者,自上个月15日两岸海上直航开通后,他已是第五次驾驶“兴华轮”往返闽台两地,在直航之前,以基隆港为目的地的“华兴轮”,从青州出发后得绕过基隆港,到日本石源港转单,再返回基隆港停靠。这样的冤枉路走下来,时间要比直航整整多出一倍,往返两个航程就得多用两天时间,费时耗财不说,从基隆到石源洋面上的巨大风浪对货轮也是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冬天,风浪更加猛烈,货轮单摆30度以上,那么长的行程真是够受的,现在时间缩短了一半,而且从闽江口到基隆港的水路也相对平稳,我们轻松多了。”已有20多年船龄的林小斌深有感触。
风雨中,“兴华轮”开始卸货,基隆港码头因为忙碌而添加了活力。我想,这座与福建隔海相望、如今又开通了货运直航的良港,哪怕历经风雨不再亮丽,但不管是像林小斌这样的走船人,还是对《鼓浪屿之波》耳熟能详的大陆游客,对它仍是倍感亲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