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家附近有精神病院吗?”儿子问,一脸坏笑。
“没有啊,怎么了?”正在吃晚饭的我停住夹菜的筷子,望着他。这话可问得奇。
“因为我会得‘人来疯’啊。”说完咯咯笑。
一旁来家里做客的女友及他七岁的儿子也被逗笑了。
这臭小子又玩这种把戏。就像我常常问他:“作业做完了吗?”“没有。”停上几秒,看我欲追问,又慢悠悠地吐出一句:“这-是-不-可-能-的!”
果然是“人来疯”,一个晚上儿子带着小弟弟在家里大闹天宫,搞得书本、影碟、零食、玩具散落一桌一地。
客走夜静,儿子终于也玩累了,临睡前,热衷于搞笑的他忽然神情严肃,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有时间我一定要好好照顾你!”
“哦?是外婆叫你这么做的?”我看看他那张稚气的脸,有点惊疑。
“不是!不是!”儿子急切地辨白,那神情甚是委屈,“我早就想这样了。”
停了一会儿又说:“妈妈,我期末终于考全班第一了,这下你高兴吧。”
“嗯,妈妈当然高兴,我宝宝就是棒!请你吃牛排。”
“我又不是这个意思!!!”儿子急红了脸。他以为我把他表白的动机理解为邀功请赏了,因此感觉像是蒙受了羞辱。
“知道,知道,你考得好,妈妈就想请你吃牛排嘛。”我在他小脸上亲了一下。又想起他曾经的“教导”:“妈妈你要看看杨红缨阿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书,这样你就会比较了解我们小孩子的心思了。理解孩子可是家长的义务。”他对我时不时误解他很气恼。
是啊,都说人小鬼大,这小孩子的心思确实不敢轻慢疏忽。最近他已对“小朋友”“小孩子”这样的称呼变得敏感,每当我说“你们小朋友……”时,他就会瞪大眼睛:“什么?!你说我是小朋友?!”
呵呵,他不是小朋友了,因为他已经11岁了。
“有时间我要好好照顾你。”儿子睡着后,我回味这句话,心底暖而潮。儿子什么时候有时间呢?过了这个暑假将上小学六年级的他每天可是忙得很。
上学期间,每天早晨7:30背着沉重的书包出门,傍晚5:30再背着沉重的书包进门。作业倒基本都在学校做完了,不过已有他中意的电视节目在着急地等他看呢。从动画片到体育节目、科教节目、综艺节目、电视连续剧到……他中意的节目可是数不胜数。除了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外,还有《憨豆先生》、《周星驰系列》、《奥特曼》《宫琦峻系列》、《西游记》等等影碟可以一放再放,要么逗得他哈哈大笑,要么引得他目不转晴,如此,家里的电视机几乎成为他的专属。有时怕他看的时间太长影响视力,就强行关机,那样立马会引来一阵哀求:“等一下!等一下!就剩一点点了!”
好不容易从电视机前挪开,马上又蹭到书架前,《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已看过N遍,《疯狂足球小子》也看过N遍了,但仍是读你N遍也不厌倦,当然更有《我们爱科学》、《卡尔文与霍布斯》、《小王子》、《同桌冤家》、《青少年百科全书》等等让他乐之不疲,沙发上,床上,马桶上,都是他的“用功”处,唯独将书桌冷落。每每随我出门,“书虫”基本都得揣上一本书,以备无聊时一读。吃饭时间到了,他叫:“就剩最后几页了。”睡觉时间到了,他又叫“就剩这么几段了。”其废寝忘食之举在婉劝无效后往往只能以我的生气来终结。
能将他从电视与书籍上引开的是小区里玩伴们的召唤,一声声铁门呼叫铃就像冲锋号,一听到立马扔下书或放下遥控器,兴高采烈地对为娘挥挥手:“妈妈,我下去玩了啊。”就不见了踪影,足球、乒乓球、骑自行车、摸鱼摸虾游戏……窗户底下不时飘来浑小子们的大呼小叫,这当中自然也有儿子欢快的声音。
如此粗放管理,往好听里说,叫自由宽松;往难听里说,叫听之任之,结果把个儿子养得精瘦精瘦。一到夏天,细胳膊细腿原形毕露,在短衫短裤外晃来荡去,仿佛来自难民营。朋友们见了无一例外地感叹:“唉,你儿子太瘦了。”弄得我这当母亲的很是汗颜。只好解释:“不爱吃东西……”儿子一听又是瞪眼:“什么?我吃得还少吗?”想想也是,他其实就是吃得慢,确实也没少吃,那么营养都消耗到哪儿去了?还是吸收得不好?瘦伶伶的小人儿,倒是奇思异想多多,观点看法一套套,时不时地就要幽上一默,整天精力旺盛阳光灿烂的,恨不得夜晚也变成白昼,这样可以省去睡眠,多出时间做所有他喜爱的事。
忙碌的儿子有没有照顾我呢?想着,眼前又浮现出儿子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妈妈,我想学做菜”,儿子已多次提出请求,假日里终于将愿望实现。昨天他在我们的指导下做了个炝白菜,又做了个午餐肉炒土豆,当他满头大汗地把菜端上桌,见我们兴致勃勃地欲伸筷子,惴惴道:“肯定很难吃!”在得到一连声的恭维后,自己尝了一口,又谦虚说:“不好吃,不好吃。”等吃完把碗筷收拾停当,儿子边洗手边感叹:“这做菜可比洗碗累多了。”由此他大概能体会到大人们平日的辛劳了吧。
有时见我闷坐在沙发上,儿子总是关切地问:“妈妈,你累了吧,我给你按摩按摩。”于是,又是揉肩又是捶背,末了还帮我做上一套眼保健操,宣称那是五星级服务。有时他来了兴致,就跟屁虫似地紧粘住我:“妈妈,我们聊聊天吧,你能不能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就是刚生出来时的样子,越详细越好啊。”有时我跟他聊着聊着走了神,他就忽地刹住话头,“妈妈,我刚才说了什么?能不能请你把我最后说的那句话重复一遍?”搞得我像被严师抓住的开小差的小学生,颇有些窘呢。人说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我想,有儿子做妈妈的小马甲也不错哩。
看着熟睡了的儿子,想想他的趣话趣事,不禁莞尔。我心说,“儿子,妈妈也要好好照顾你、照顾自己,而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是对妈妈最好的照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