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

绣红旗
第一眼看到卢志强、第一次听卢志强说话,心里不禁叫了一声:“这人不管外型、气质还是声线,都很像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确实,如果两个舅舅不是画家,那么卢志强或许会成为一名男高音歌唱家,也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酷爱美声唱法的他能将意大利名歌《我的太阳》等演绎得颇具水准,也曾被厦门大学法律系录取。但一切又似乎是命定的,从幼年起,卢志强就从两个当画家的舅舅那儿耳濡目染了绘画艺术的美好与神圣:“那时家里到处都是艺术书籍和中外名家名画的印刷品,那些唯美的画面令我着迷,而舅舅们画画时专注陶醉的神情更将我打动,在我看来,画画是件很光荣的事。”天意巧合,倾心于绘画的卢志强恰有很好的绘画天份,1980年,他以专业第一名、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师大美术系,将画画这件光荣的事演变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在卢志强的印象中,舅舅们对绘画艺术认真到严苛的地步。从12岁起,他就在舅舅的指导下学习前苏联的素描,临摹伦勃朗、门采尔等大家的作品,到户外作静物写生,如果画得不好,舅舅会毫不客气地将作品一撕了之,舅舅的严厉令卢志强对绘画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有一回,舅舅让他画一张自画像,他对着镜子认认真真地画了几个小时,然后战战兢兢地等着挨批,没想到,舅舅拿起他的画作端详了半晌后,微笑着吐出三个字:“不错嘛!”舅舅的肯定让卢志强信心倍增:原来自己真的是块画画的料!其实舅舅们早就看出卢志强有很好的美感,很强的造型能力,觉得孺子可教,所以苦心孤诣地要将他锻造成材。早年源于舅舅的这种严格培训给卢志强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也在他心目中刻画了美学标高,这使他日后的创作能立于高阔的平台,并呈现出典雅高贵的气质。
人为什么会生?为什么会死?我为什么是“我”?敏感多思的卢志强从小就困惑于这些哲学迷题,他对被无涯宇宙反衬得格外渺小的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试图通过手中的笔墨展现性格各异的生命个体,传达唯美与力度相谐的人物形象,从中寄寓对人性的理解与思考。
他画古代仕女,将她们置于闲逸大气的田园背景,人物神情娴雅端庄,芝兰之气隐约可闻,浓厚的古典主义色彩让观者屏声敛息,体会到别样的贞静感;他画江姐与姐妹们在渣滓洞里绣红旗,伦勃朗式的光营造了神圣静穆的氛围,人物的面部神情外化了内心对于理想的坚守、对即将到来的光明的憧憬,作品突破“主旋律”的创作模式,在唯美格调上追求新锐的表达,在端严、厚重中显现信仰的份量;他画美丽的女体,取名《遥远的气息》,水墨晕染出意韵丰富的背景,勾勒人物的线条成熟细腻优雅,神秘气息从抽象的绘画语言中弥漫开来,引发出生与死,善与恶的思考……
唯美的着笔,富有力度的造型,娴熟敏感的线条,开阔的意象和自由放达的创作理念……所有这些,聚合融会成卢志强兼工写人物画的独特风格。他以神圣的创作态度将自己的人文思考贯注于人物,从而使作品昂扬着丰沛着精神气场,散发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屡屡受到各种美展赛事的褒奖:作品《祖母》入选“1998年中国画展”获铜奖,《勾梁记事》入选“中国美术金彩奖”获优秀奖,《百年冰心》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绣红旗》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雨后彩虹》入选“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获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不仅是精心锤炼的成果,亦是才气的宠儿。
青年时代的卢志强狂放激昂,崇尚西方绘画艺术,步入中年,则渐趋冲淡平和,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敬畏,他认为中国画不仅有着高深的艺术境界,更有着厚重的人生况味,到了一定年龄方能品出其中的真趣,自然而然地产生回归的意愿。如今他自由游弋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将各种绘画技法为我所用,其表达方式既灵活多变又符合心性。
除了探索架上艺术,卢志强也涉猎人物雕塑,身为福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的他一直保持着课堂写生的习惯和对造型的敏感性,一个在艺术道路上能走得稳而远的画家定然足够勤奋并受到了才情的眷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