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泅渡

(2007-07-30 00:37:43)
分类: 似水流年
 

母亲躺在病床上,我坐在她的床沿,面朝沿街的窗户。夜幕已向整座城市罩下来了,却遮得不严实,无数亮灯的窗口将一座座摩天大厦缀成巨型的灯笼,一路排向天边,高楼顶部的灯箱广告不知疲倦地变幻着颜色,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我对母亲说,晚上把窗帘拉开,看看窗外的风景,就不会感到孤单。况且医院里通宵达旦的都有护士监守。

       母亲说医院里的夜晚常常不得安宁,就像前夜,还有大前夜,许多医生护士在走廊里奔跑,在某病房里集聚,因为X病床及X病床病危,然后,终究抢救无效。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的必由之路,而病与死则是医院里的常态,医护人员对此已养成了职业性的冷静、理智乃至漠然,但作为当局者的病人就不由的会感到孤单和恐惧。想到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的一段跟贴:“死亡的未知性不一定是恐惧的源泉,不可预测的东西还有一半是好的可能。恐惧来自于人类私心,因为无论你活着的时候多么轰轰烈烈、不可磨灭,死时这个世界还是要把你一人孤零零的抛弃,所以人死的时候会面临最大的孤独感。俗气一点说,也就是你死了、别人还继续活着,你死了、地球还照样转、太阳还照样升起。想到即将看不到的未来、芸芸众生还依旧活跃的期盼生活,将死的人就会感到被抛弃且无助,这即是最大的恐惧。”我未曾认真地想过死亡的恐惧感问题。但相信孤独感确实源于与常态的疏离,源于被快乐抛弃。人一生中所面临的深长孤独并不是死亡,而是耽于生之过程的种种磨折不得超脱。

       但再黑的夜也有重新亮起的时候,太阳每天照常升起,骑车经过粥铺、美容美发沙龙、服装店、茶叶店……那里的店主们正以期待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生意,希望很可能就在下一个瞬间降临。穿过庸常踏实的人间气象去看母亲,母亲的病情正在好转。

       想到吴淡如说的一句话:“很多女人第一次看见自己,或是历经够大的变故让她清楚,千呼万唤也不会有人应,只有她自己能够砌瓦筑墙,挡住风雨。”看见了自己的女人或许孤单,可是内心的强大令她不再长陷孤独。

       晚间翻看女友的博客,说到那些让人疼痛的旋律,比如《神鹰》,比如《阿里郎》。自己亦常常被某段旋律猝不及防地击中,胸口钝痛,不能言语。生命中的种种,往往就在那难无以名状的旋律中,让人听着酸胀地只欲下泪。不是绝对的悲与喜,那情绪其实混沌。在苍茫和空旷中似有不可知在主宰,觉察自身的微薄、脆弱、善感。希翼超越。坚强地将自己拯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从医院到寺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