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写字 |
夏日的中午,对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礼物。一个早上过去后,这中间的停顿很美妙。
吃过午饭,有些慵懒,有些困倦,躺到床上,立即睡着又有些舍不得,于是总得拿一本书看。这时心情很放松,如果看着看着能够睡着当然好,如果越看越清醒也没什么关系。因为真正睡眠的大戏要晚上开演,晚上因为看书而失眠那可有些麻烦,影响的是次日一整天的精神面貌。而中午就不同了,中午没睡着不碍大局,困倦累积,到了夜间反倒睡得更香更沉。
我们老祖宗讲求中庸之道,喜欢凡事留有余地,在我看来,这“中午”对于睡眠来说,就是“余地”,可以自由处置,自由发挥,没有压力。在这样的弹性时间里,看入眼的书也分外觉得有趣,文字都变得悠闲了。往往是看了几页,倦意渐渐浓炽,不知不觉中睡去,过了十几二十分钟,复醒转来,精神更加健旺,饶有兴致地将余下的部分继续读下去。
这日中午又是和小儿呆在空调房里看书,儿子光着膀子蜷在被子里聚精会神地看,这在他是最受用的看书的姿式。听他不时于那团棉被卷里发出吃吃的笑声,像只快活的小兽。
我看的是阿城的小说《棋王》,这是老小说了,却像是陈年好酒,越品越有味。阿城借棋呆子的故事写出的是物质极度贫乏年代精神偶尔的高蹈所带来的震荡。棋呆子王一生对物质有着极为务实的态度,吃食只求饱,在饱的标准上进行了极致的发挥,连一粒干缩了的饭粒都珍视到神经质的地步,一碗寡淡的米饭被他吃成了几个步骤,吃成了一种真正的享受。在他看来,溢出饱之外的欲望便是馋,他将自己严格自律于饱,而决不贪馋,只求最基本的生存,不作非份的奢想,把生存的物质底线放到最低,贫寒的小人物惟有如此,才得以存活,活得容易,这道理,即便棋呆子这样的人也懂得。阿城将棋呆子在火车上吃饭的情节描摹得精彩至极,这极端化的场景一方面写活了人物的奇特,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铺垫,使后面展示的棋呆子贫困潦倒的家境变得具象,并取得了震慑人心的效果。
天才就是异人,异人有异秉。他对于自己认定的事物总是会不顾一切地坠进去,行事非常道,成就无人可及。不同于另一棋手“脚卵”江南名士花团绵簇的身世家底,王一士在最素朴的背景下表现出一个天才耀眼的高芒,这样的异秉于是有了最足的含金量。在物质精神双重贫乏而青春又止不住蠢蠢而动的知青群中,这个天才的出现,尤如阴沉沉的天幕忽然划过的一道亮光,让人惊异兴奋,一潭生活的死水被搅动了。在举办棋赛的场部,棋呆子引领公众一同出演了一台神话剧,让人们的庸常的生活忽然有了出其不意的飘荡。阿城将万众喧腾,争赌棋呆子以一当九赛棋的事件渲染到了极致,场面大开大合,棋呆子的形象至此已是出神入化。阿城笔力之健硕、笔势之恢宏、笔气之饱满委实令人惊叹。
掩了书一直靠在床头发呆,内心喧哗,我想阿城并没有刻意要在《棋王》中表达什么意义,或者说要表达什么意义也是含而不露,这才是真功夫。可是总有很多意味在我心中冲撞,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一个让人读罢不能平静的作品在我看来就是成功的作品。“文革”时期,我尚是稚童,长大后阅读关于那个时期的文字,觉得格外神秘,那一代人有着太多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件与心路,让我有揣想的欲望。感谢阿城如此出色地借助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使我对那个时代有了一些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向阿城致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