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母何须待节时

(2007-05-14 15:25:49)
 

 

社会上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提倡的事情都是人们不想做的;而人们想做的事情,是不需要提倡的.其中,基于人的本能的事情,是人们最想做得:吃与喝、情与性、名与利等,不用提倡,人们就会趋之若骛,无休无止,没完没了.而另一些事情,如捐钱捐物给别人,无偿献血,及其它人身与财物的奉献与牺牲,则需要国家和社会不断地宣传和鼓励,用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来填补付出之后的空白.

 

昨天是西方的母亲节,有人提出,中国也应设立母亲节,并提出用孟母生孟子的日子,作为中华母亲节.就像西方有情人节,有人提出我们应该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作为我们的情人节一样.性急的人已经先行一步了,昨晚的新闻里,有不少有关母亲节的报道,比如,花市花店里,康乃馨的价格涨了几倍,甚至卖得脱销;时装柜前,多了不少给母亲买衣服的女儿等.但这样的报道和渲染,一点也没有让我感动,反而让我有许多的感慨.

 

大家先请看看下面两则报道:

   《东方早报》报道:本周日,恰逢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沪上各商家借此拉开了新一轮“情感促销”的序幕,有的送折扣,有的赠鲜花,还有的要为当天携母亲来店消费的顾客提供免费点歌等服务。文章说,“母亲节”为母亲买礼物本是一桩温馨的事,可如果太过注重形式,把送礼变成一桩费心的事,那母亲节就变味了。实际上,对老人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孩子的“精神礼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与儿女之间交流越来越少。如果子女都能在平时多多关爱自己的母亲,经常给母亲打打电话,帮助母亲做些家务等,这些不是比单线性在特定时间送礼更能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情感吗?

 

《文汇报》报道:今天是西方传统的母亲节。有一个“回家吃饭奖”的故事,说是一位思儿心切的母亲,通告子女谁在双休日能回家探视,免费吃喝之外,还奖励100元。文章说,如何维系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纽带,是个古老而全新的课题。衣食无忧的父母通常对子女并无过多要求,只是思念子女之情实在难忍,这才有“回家吃饭奖”的无奈之举。对此,一般地谴责当下年轻人孝心不再并无意义,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承担社会重任的同时,切实感悟到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乃人伦之常,必需常挂在心。

 

前者是无孔不入的商家,又逮住了发财的好机会,大搞情感促销,而空巢老人们却在家里孤独地企盼;后者则是由希望到失望的父母们,不得不用金钱引诱的办法让子女回来看望他们.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类似的无奈之举:想让人举报违法犯罪,别人会觉得是狗拿耗子,于是开始了奖励举报制度;想让人们参加选秀节目,人们觉得与己关系不大,于是就用奖金奖品做诱饵;想让别人和自己成婚,别人闭着眼,假装没看见,于是就拼命地使钱,让人见钱眼开.此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社会靠金钱来鼓励人们做他们本来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这很正常,因为社会只需求得表面上的太平;但是,亲情也靠花钱来买,就难免让人心酸了,因为买透露出的是不自愿.

 

这让我想到了一系列与亲情有关的买卖:没有爱情的性,花钱买单纯的性;没有爱情的婚姻,花钱买卖婚姻;没有恋人,花钱租个恋人回家过年;没有孩子,花钱买个孩子续香火.现在,买亲的范围又扩大了,从买亲人到买亲情;亲人还在,亲情已淡,所以要花钱重新找回亲情.

 

人们在埋头走着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蓦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熟悉的生活,已经变得很陌生了.《红楼梦》那种一个大家族欢聚一堂的浓浓亲情,我们已经觉得太遥远了.遥远的像是在欣赏一件出土文物;遥远的又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兄弟几个都有了孙辈,,还住在同一屋檐下,还在一起吃喝拉撒;堂兄弟姐妹,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的关心爱护.这样丰富而浓郁的亲情,已经永远不会再现了,只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只能从小说影视中去欣赏了.社会的发展,在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现代物质文化的同时;也使许多传统的文化现象在逐渐消失,或是彻底地消失了.这让人们无奈和感慨,但更重要地是认识与适应.尽管有时这种适应是很残酷的.

 

小的时候,嗷嗷待哺,需要母亲;一旦翅膀长硬,立刻远走高飞,再不回来.这说得是鸟,现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类因文明而远离动物性;又因文明而回归动物性.多么奇妙的规律.就像歌曲《驿动的心》里唱的: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现.

 

记得80年代初,同时引进了三部日本影片《追捕》、《望乡》和《狐狸的故事》.之后,前两部影片由于人文气息浓厚,经常被提及;而后一部影片则由于太含蓄,说得比较少.其实,《狐狸的故事》是一部内涵及其丰富的影片.小狐狸长大了,但不肯离开妈妈,狐狸妈妈想方设法地把孩子硬赶走;因为,狐狸妈妈知道,孩子必须尽早地独立,才能生存.比起狐狸妈妈,我们有些母亲要愚钝得多.孩子大了,总归是要走的,重要的是要学会过没有孩子在身边的日子,而不是刻舟求剑地幻想再现孩子小时候的绕膝之乐.有的母亲带完孩子带孙子,试图从孙子身上找回孩子带给她的那种初为人母时的欢乐.

 

现在许多父母愈演愈烈地爱孩子,舍生忘死地爱孩子,奋不顾身地爱孩子;而孩子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却越来越自我,这种矛盾将会使不领世面的父母越来越伤心,越来越难过.母亲节的兴起,正反应了母亲们的失落和无奈.然而,一年365天,这一天的想起,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我觉得,一方面,父母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能时刻生活在感伤和盼望之中;另一方面,子女们也应该多一些真情流露,少一些逢场作戏.

 

就像是现在天天吃饺子,过年就不需要再吃饺子了,现在天天穿新衣,过年就不需要再穿新衣了;相反的,平时得不到的,才会想着过年过节的时候补呢.母亲节时给母亲买东西,就是这样一种偶然的敷衍和补偿.如果平时经常买,就不需要在这一天里,去凑这个热闹了.

 

我觉得,孝父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动,而不是一种一时的表现.它从来也不要想起,永远也不该忘记.所以,我的心里没有父母的节日,又天天都是父母的节日.孝母何须待节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