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演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海。60多岁的黄女士,这三年来一直在和儿子琦琦打官司。黄女士想让法律来教育他的儿子。
上世纪80年代,黄女士曾在多家仪表厂担任要职,1994年她创办了自己的仪表公司。三年之后,她的公司生意兴隆。而同时,儿子琦琦开的小饭馆却生意清淡。舐犊情深,黄女士每个月都要贴儿子五六千块钱。不久,黄女士干脆把儿子和媳妇拉进她的公司,还想把他们培养成接班人。她让儿子学公司管理,让媳妇掌管公司财务。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公司从几十平米的家庭作坊扩大到1000平米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6月,黄女士发现儿子竟然瞒着她把家里的一套房子卖了。得知此事的黄女士,一气之下,把茶水泼在儿子的脸上。从此母子矛盾激化;黄女士要把儿子儿媳赶出公司。此时,儿子儿媳羽翼已满,反说她没资格留在公司。
更严重的是,黄女士通过律师调查,发现儿子儿媳多次伪造签名盖章,假造股东会议决议书,非法变更了她的法人代表人名义和她在公司里的股权比例。她的股份先是从51%变成了40%,又被变成了20%。儿子越发地变本加厉。从2004年1月开始,儿子停发了母亲的工资奖金和所有分红,曾经身价数千万的黄女士变得一无所有。
无奈之下,母亲把儿子告上了法庭。从2004年8月法院开庭至今,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虽然黄女士如愿赢了官司,但实际上并没能拿回属于她的股权和法人地位。如今,黄女士再次向法院提出了申诉,希望法院能强制执行,让儿子归还公司股权和法人地位。
反思自己的处境,黄女士认为自己有很大的责任。黄女士说:“因为我跟我丈夫关系差,我就把全部的爱心都用在我儿子身上了。 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北方农村至今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说儿子长大成婚以后,“把娘背到山背后,把媳妇背到炕头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每个人最爱的是他的父母的话,人类将无法繁衍下去。这种残酷的忘恩负义的举动,正是人类的传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其它动物也极为类似。
女人们也特别容易忽视一个参照。想想自己的老公吧,他从和你恋爱起,他心里更有你还是更有他的母亲呢?他的钱是交给老婆,还是交给老娘呢?他有了好东西,是给他的老婆还是给他的老妈呢?
我们看到无数个父母,节衣缩食地供孩子上完学,然后又倾其所有,甚至举债给子女准备好了婚房;又有几个人舍得用自己的钱给父母买套房子呢?
故事里那位悲痛诉说的黄女士,如果我碰到她,我想这样问她:“当你为儿子做那一切的时候,你为父母做了什么呢?当你每个月给儿子贴五六千块钱的时候,你舍得同样的这样每月贴父母吗?当你觉得和爱人关系不好的时候,你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你没有想到把心思全都放在父母身上吧?那么很简单,你儿子也在学你那种做法,他把全部心思都给了他的子女而不是你,就像你把所有的财富给了儿子而不是给父母一样。”
我要感谢上帝设计了人的这种非常奇特的心理。如果所有的父母们,都能从别人的父母子女关系中,看出自己将来的影子的话,那么人类就会少一些梦想,也就会少掉了很多做梦时的幸福。等到人生过半,像黄女士那样,从法庭上哭到了电视上,一切都已经晚了。而此时,子女已经长大了,他已经不需要父母的呵护了。别人看着听着觉得可怜和同情你,又有什么用呢?而其他年轻的父母们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会认为黄女士的儿子琦琦是个坏孩子,不孝顺父母,再看看自己身边的乖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决不可能像琦琦那样。有的父母看完之后会马上问自己的孩子:“你将来会像琦琦那样对我吗?”稚气的孩子会一脸认真地说:“我将来一定会对妈妈好的,如果将来我老婆敢对你那样,我非打死她。”此时,做母亲的听到这话,会一脸满足地继续做她的梦。人类的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不断地重复同种类型的故事,是人类最大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思议地执着想法和做法,才使一对对父母怀着梦想拉扯大了自己的孩子。等到你发现养儿育女一场空的时候,你这种想法已经无所谓了,新的父母又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