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学者下海记(一)

(2006-08-25 23:51:58)
上海学者下海记(一)小时候,每个人都会想,自己长大了做什么职业好呢?长大以后,我才发现,小时候那些想法其实很幼稚。一方面,理想本身就很难从小到大一直恒定;另一方面,即使是恒定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我小时候想过很多未来的职业。样板戏看得多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里,演员穿得衣服可真漂亮,我羡慕极了。我从小身材修长,特别喜欢跳舞;我想,长大了能去跳芭蕾舞该有多好呀!大了才知道,跳芭蕾可不是长大以后的事,那要小时候开始跳才行。我上的那个纺织厂办的小学,只有看芭蕾舞的份儿,跳芭蕾真不知梯子在哪里。后来到了上海工作,每次路过虹桥那里的上海舞蹈学校,我就会想,《白毛女》就是从这儿诞生的;而自己都快要变成白毛男了。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都特别喜欢写诗歌,写散文和杂文。但大学毕业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从15岁开始记日记,一点也不想停下来,一写就是30年;每天不写,都好像缺了点什么。

2001年,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我离开了呆了18年的大学校园;离开了大学教师这个岗位。刚开始人很茫然,不知该干点什么。90年我在宁波大学任教时,我就考出了律师证,不过一直都做兼职律师;我想是不是试试去做专职律师看。我到上海市法律人才服务中心去登记了一下,他们给我推荐了几家律师事务所,让我去试试。

第一家律师事务所在外滩,就在金陵东路口的一所欧式老洋房内。那可是我从小来上海玩时,就觉得特别神秘,也特别向往的老洋房呀。而靠近金陵路,我尤其有好感。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到上海来,特别喜欢带我去逛金陵东路。我们每次来上海都住阿姨家,那时阿姨家在打浦路,乘12路电车去金陵东路非常方便。那时金陵东路比四川北路有名多了,它那过街楼的特色街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走到金陵东路快到外滩的时候,那里有一所中学,就是金陵中学,我真羡慕极了。我想,我要是能在这所学校里读书该有多好呀!那样,我就可以天天看外滩、看黄浦江、看黄浦江里的大轮船了。

到上师大做教师后,我有一个学生小黄正好就是那所中学里毕业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很惊讶,他说:“这所中学有什么好的”。到那所中学读书看来是没戏了,但能在那附近的洋房里做律师也不错呀!

我就按着法律人才服务中心的指点来和那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联系。这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位中年女律师,初次见面,我们聊得很投机;但她好象急着让我去上班。第一次交谈,她就说,让我尽快地去事务所办案子。我给她说,我是不是先要办手续呢?先把兼职律师转成专职律师;然后,再和他们签聘用合同;等所有的手续都齐了,再开始工作更合适。但她说,可以先工作后办手续。我觉得这样不太规范。也许是在大学里呆得时间久了,一切都讲究正统。她先是笑我太呆板,看没能说服我,又下了最后通碟:“要么你尽快到律师事务所来上班,要么就别来了”。这位女律师做事的方式,够雷厉风行的,只是她的雷声太大,吓跑了我。

一家不合适,我又去了法律人才服务中心,他们又给推荐了另一家。这家律师事务所在漕河泾开发区,离我住的地方不远。这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原来也是大学老师,这使得我们谈起话来很容易沟通。我第一次去见他,他似乎对我的学历不太感兴趣,他盯着我一个劲地问我一年能拉来多少客户,做兼职律师的时候一年能创收多少。我挺认真地给他说:“事务所是不是能考虑人才储备呢?”我觉得我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又非常善于与人沟通,只是以前一直呆在大学里,没把多少心思放在发展客户上。我希望事务所能给我一些时间发展我的客户,我希望他能重视人才储备。他挺认真地答应我,会考虑这个问题的,我高兴地走了。走出电梯,我忽然想起我带去的一些资料还放在他那里,我赶快返身回去拿。上得楼来,走到他们办公室门口,刚想推门,我从虚掩着的门缝里,看到他和办公室主任说笑着,我不能听清全部的话,但有一句我听得很清楚:“他还说人才储备呢?哈哈哈哈哈!!!”我没有进去,那些复印材料我不想去拿了。我心说,今天没白来,他确实是个老教师,那么快他就教会了我什么叫做虚伪。

我又去了第三家律师事务所,这家事务所在人民广场附近,地理位置特好。这是宁波的一个老朋友介绍的,他有个亲戚在里面工作。由于是熟人介绍,事务所主任简单问了我几句之后,就让我来试做一段时间。她给我配备了一个助手小何姑娘。

第一天上班,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小何已经来了。我说:“ 何小姐”;她瞥了我一眼:“什么小姐,这里没有小姐”。我赶快改口:“何律师”;她觉得我在讥讽她,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还没考出律师呢”?我又赶快说:“小何”;她更不高兴了:“还小呀,我不小了”。我从没有想过,称呼还这么难。在大学里,我们都叫老师。没人说好,也没人说不好。我心说,这人怎么那么难缠呢。我忽然想起《红楼梦》里王熙凤给尤二姐派的那个丫头善姐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