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清华新生的父母们送孩子到学校,父母们晚上露宿在清华大学校园草坪上的事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晚上,东视《媒体大搜索》栏目,又在说这件事了;节目的末尾,提出了一个话题:家长们该不该送孩子上大学,让大家参与讨论。
现在这件事情,大家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该不该送孩子上大学;二是父母们自我牺牲精神是不是太强了;三是清华大学眼看着那些父母们睡在露天地里,居然无动于衷,是不是太没有人情味了。
首先,家长们该不该送孩子上大学呢?很多的新生家长,来自于欠发达或是边远的地区,一生辛苦,可能从未到过已经在电视上看了无数遍的北京城,那些没完没了的清宫戏不就发生在北京的紫禁城里吗?有些家长也想借孩子上大学之际,来北京逛逛,开开眼。再者,孩子从未出过远门,在路上陪陪孩子;孩子从小只顾着读书来着,很少料理生活上的事,父母们也想去帮孩子,把最初的生活安定下来。另外,孩子从小没离开过父母,在一起生活了快二十年了;这下孩子要离开家自己生活了,总要去看看那个为之奋斗,十年寒窗求来的大学是个什么样吧,住什么样的房子,睡什么样的铺,还有学校那食堂怎么样,也要去亲自看一看才放心。老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么。这是亲情和游情的结合。我觉得再自然不过了。对于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来说,送孩子上学,是一件一举几得的好事情。
对于睡草地的父母,有人从“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角度,给以深深的同情。我不觉得睡草地很可怜。现在的天气虽然已立秋,北方的早晚要比我们上海凉爽许多;但从我在北京读书的体验来看,这天气睡在草地上,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是蚊子挺多的。这种天气,睡在没有空调的小旅馆里,未必有露天的大草坪上舒服呢。住高档的宾馆花钱太多;住小旅馆得话,还不如在学校的草地上将就几天呢。也就是从实惠来说,睡草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我要先把话差开,说一个看似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话题无关的问题。眼下北京电视台联合了几家公司,准备全新打造名著《红楼梦》;再加上前些时候,由北京作家刘心武揭密《红楼梦》,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有关红楼的讨论,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段时间,是继八十年代中期由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热播而引起的红楼热之后,又一拨红楼热。说到《红楼梦》,我现在特别想提到一个人,她不是《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也没有大观园里的俊男靓女们可爱,她是一个配角,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派人物,但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书中着墨不多的赵姨娘。
赵姨娘在贾府里可谓处境艰难。她有姨娘的身份,虽比不上 王夫人,邢夫人这些名媒正娶的正房太太,但她比平儿秋桐这些没什么名份的小妾们更有身份。她还生了两个孩子贾环和探春,贾环虽不争气,但毕竟是个儿子,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也多少有些份量;探春更不用说了,一个有着男孩般胸襟和气魄的姑娘。但即使是这样,赵姨娘在贾家的日子,按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我在这府里熬灯似的熬了大半辈子”。她有名份又有儿有女, 为什么处境会如此艰难呢?在她一次和一帮小丫头们大打出手之后,女儿探春道出了原委:“自己不知道放尊重”。可见赵姨娘的让人看不起,并不是因为她在贾家没有地位;她的地位远在平儿、晴雯、鸳鸯、袭人们之上,而是因为她不懂得自重,因而搞的人人嫌气,连小丫头们都敢打她。
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非常值得琢磨,她的悲剧处境带有普遍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很重要。不知道我们那些睡在草地上的父母们,是否能想明白我在这里突然说起赵姨娘的用心。
昨天晚上,我在上视的《法律与道德》节目里,刚看了一个案子。一个90岁的老头,被三个子女当成了争取利益的砝码;明着是老父的赡养问题,实则是财产之争。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在各地电视台的法制栏目里面,随处可见。那些晚景凄凉的父母的子女中,不乏高学历者,但那些被虐待被遗弃的父母们,基本上都是没什么文化,处于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而有一定的文化背景,退休前有着良好职业的人士,受子女之苦的人要少得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职业的人,往往比较懂得自尊自爱。虽然他们也爱孩子,但不顾自尊的为孩子当牛做马的少;这样的父母也更懂得保护自己。从小给孩子做出了规矩,孩子大了就不敢轻视和鄙视父母,更不敢虐待父母。
在夏季里偶然睡几天草地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的,但由此透射出,父母觉得孩子是上帝自己是奴仆,为了孩子自己什么都愿意做,以造成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无足轻重的印象,这将后患无穷。孩子如果从小就把父母不当回事得话;从小就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得话,从小就觉得父母在自己眼里没有尊严得话,随着子女的结婚生子,感情的转移,父母的利用价值的逐渐丧失,父母的悲剧性晚年也将来临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清华看着草地上的父母们无动于衷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我不这样觉得。这事我觉得大学没有责任,不是大学让新生的父母送孩子来的。况且入学新生众多,每个学生都有父母一两人或亲戚圈子里面更多的人相送,学校哪有那么多宿舍安排呢?我觉得学校是爱莫能助。
不知道父母们是不是想过,养老和育幼虽然常放在一起说,但其动力和实质却很不一样。自然界所有的动物都无一例外地育幼;否则得话,种群将无法延续下去。但是,整个生物圈里只有人才养老,这也就是说,育幼是处于人的生物性本能,而养老是人的社会责任感所要求的。换句话说,养老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育幼则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孩子大了,要成家立业,也将逐渐淡出父母的生活圈,心思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他的小家庭里去了。面对孩子们的情感转移,父母们如果还是抱着孩子小时候那态度,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得话,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这是很不明智的。
对于那些睡在草地上的父母们,我想提醒他们一句: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父母现在在干什么吗?你们知道他们想你们吗?他们生活得好吗?二三十年以后,当你们的子女睡在你们现在睡着的这个草地上的时候,你们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你们的父母现在在你们心中的位置一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