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坛经——付嘱品(十)

2024-11-28 21:38:03
标签: 情感

“坛经——付嘱品(十)

今天,我驾车过淮河、长江,让我想到惠能大师的话“人分南北,法不分南北。”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江山还如此多骄傲,本同根、同族,同血脉,南北之分,只是形式上的。翻看历史,朝代更替,战争不断,内斗与外耗,北方人杀的多了,从南方迁徙过来,就有南方“蛮子”的称呼;南方人被杀多了,从北方迁徙过来,就有了“客家”的称谓。对于人来说,时而南方,时而北方,如果溯源祖宗们的迁徙路途,都是一部血泪史,包含辛酸泪。

到了地方,找个住的地方,不想联系友人,怕打扰。吃饭的时候,想喝点酒,还是想着惠能大师在苦难时,“但吃肉边菜”,我想“但喝桌上酒”,不过,我还是忍住了,用禅定的意念,打消了喝酒的念头。匆匆吃完饭,想去溜达一下,还是似乎有个无名的声音,在招呼我,好像在说,“坛经”还有一品,要记录完成,不能敷衍了事,即便写得不好,只要用心心写,像认真的完成任务,文字里蕴含着诚意。

回到酒店,打开电脑,“付嘱品”是坛经的最后一个篇章。坛经的文字到十品结束,但坛经的佛法,光照天下,普渡着有缘分的众生。

这个品,是六祖惠能大师对禅宗的总结,也是对众弟子的交代,惠能大师自认为自己的弟子们,在他圆寂后,各自成为一方的宗师,惠能大师最后交代诸弟子怎么祥宣讲佛法,才不失去本门的宗旨。

在这之间,我先要说一下惠能大师圆寂前,对自己的预言,惠能大师说“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还有就是“吾去后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珈蓝,昌隆法嗣”。意思是说,自己死后五六年,会有人来偷取我的头。在我去世后七十年,会有两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个出家,一个在家,同时兴起,光大我的宗门,大修庙宇珈蓝,使佛法昌盛兴隆。

惠能大师圆寂后,广州、韶州、新州官员,还有各门徒,都要把惠能大师的真身迎接回本地,争执不下,于是大家烧香祈祷说“香烟飘动指向的地方,就是大师愿意归去的所在”。当时,香烟直接指向曹溪山,最后把大师迁回曹溪山宝林寺供奉。

我为什么要记录这一段,因为我有疑惑,也是个迷,惠能大师预言,自己的头会被人取走,弟子们用铁做的叶片和油漆做的布,把头颅包裹好,保护起来。我真正的迷,是惠能大师预言,自己死后七十年,会出现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使佛法昌盛兴隆。这二位菩萨,是谁呢?后继的禅宗弟子们,应该要给个交代。惠能大师生在大唐,距今几千年来,“从东方来”的高僧大德,应该不计其数,但入惠能大师心愿的两位,到底是那两位呀?

惠能嘱咐诸弟子,讲佛法时,先要举出三科法门,三科是“阴、界、入”,运用三十六对,相对法。有无情五对:天与地相对;日与月相对;明与暗相对……法相语言十二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漏与无漏对、动与静对、凡与圣对……从自己的本性来,有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愚与智对、慈与毒对、常与无常对、慈与害对……

惠能大师继续交代诸弟子“如果有人问佛法的意义,问有,就用无回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作答。两道互为因果,就产生了保持中道的意义”。

在这个篇章,惠能大师主要讲佛法的“相对法”,我到这里时,用笔在书页上批注两个字“中庸”。

佛家讲究的“相对法”,也让我不自觉就联想到“易经”。一阴一阳皆为道,天与地,男与女,高山与大地,火与水,金与木……万物万法,相生相克,佛法所讲,与易经所说,本质上好像没有差异。与儒家所倡导的,也融会贯通,所以说,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佛、道、儒不分家,经过历朝历代的交融,都同化了,相互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后,把惠能大师的简历附在此:

惠能大师在世七十六年。

二十四岁时接受弘忍大师衣钵、佛法。

三十九岁正式落发出家。

讲说佛法,普度众生,最后三十七年。

得到惠能大师真传并继承法脉的弟子,一共四十三人。

其他顿悟超凡的人,不计其数。

至此,《六祖坛经》我重新读完,并做了心得记录。有人这样讲,佛法,就是人与心的和谐,修心养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还是有作用得。

对对读“坛经”后的记录,全部结束。

 

2024年11月28日夜记于浙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