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所想,心有所属
(2021-02-09 16:42:20)事有所想,心有所属
1
离除夕越来越近,我有同事还在忙碌,需要加班加点,忙着生产,忙着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服务。
很多养殖场户,不喜欢发生的病死畜禽留着过年,都催着要求帮忙去收集和处理。越到年底越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这个行业比较低端,但很实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大家要吃肉,要吃肉就需要畜禽养殖,在养殖环节就必然发生病死的情况,这些死亡的病死畜禽需要有个科学合理的去处,就需彻底的进行无害化处理。
虽然这个行业脏、苦、累,但与大家的生活紧密联系,辛苦不需要同情,但需要获得大家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我进入这个行业后,深深理解,为了把这个行业做好,搞规范,确实不容易,涉及到千家万户,但这个行业又有个显著的特点,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做好这个行业的前提就是“政府主导”,如养老行业、殡葬行业一样,具有“民生”属性,这个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
同事们加班加点,估计要忙到除夕的头一天,过完除夕,可能要接着干。忙完这一段,待以后如果有时间,再安排大家调休。收集和生产虽然忙,但安全工作要做牢。
俺虽然回到老家,但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养殖业健康发展,老百姓吃放心肉,杜绝病死流入餐桌,大家都责无旁贷。
2
今天,依然有点忙。
早上,把楼顶清理干净。
然后去亲戚家,把冬天做的腊肉拿回来。腊肉的制作,有点麻烦,腌制后需晾晒,然后放在火塘上烟熏,时间越长越好。很多人不喜欢吃腊肉,但在山区,家家必备。
下午去集镇,购买点烟花爆竹,这个也必不可少,年,要用烟花爆竹过,也是年货的一部分。
初春暖洋,天气已不再寒冷。
隔壁叔叔家的菜地绿色茵茵,田埂上的荠菜挖回去可以饱饺子了。日子过的快,人们都盼着春天的到来。
自父母过世后,农村里的活我也要学着点。
回到农村过年,多点年味。
我们这里,过年不凑合,除了腊肉外,腊月二十八九,家家开始“足油”,炸丸子、打糍粑等等,都还有所保留,年轻点的媳妇们,也在学习。
然后贴对联,除夕当天,凌晨“抢早”,吃过早饭后,烧“年纸”,俗称接菩萨。再就是“接老上人”,烧纸、点蜡烛、点香、磕头、放烟花炮竹,一个都不能少。繁文缛节,现在看来倒有点意思。忙完这些,才开始正式过年,中午吃团圆饭。
下午,去旁边的庙里祈福,又是烧纸磕头的,山民们都很虔诚。
过年的意思,就是人们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祈求平安幸福,儿女健康,富贵吉祥,这些美好的向往,总该用个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农村里的年味就显得浓重。
我有些城里朋友,经常说过年没意思。其实不是没有意思,而没有找到自己过年的一种形式,让年过的充实和饱满。
相信以后,大家会对传统多些尊重,甚至是回归,取其糟粕,然后保留和延续下来有意义的东西。
3
农村人的现实感,更加明显。打多数人都在外工作,春节回到家乡,这种来回的折腾,农村人骨子里,自发的“内生动力”。工作内容、赚钱怎么样,未来发展如何,农村人的眼里,可窥视出三六九等。
从这种现象,可以知晓,懂农村人,才能了解农村,运用广大的农村人,激活农村潜力。
我们这个小山村,很具有代表性,现在家家户户扎根农村的心,丝毫没有动摇,都在努力的赚钱,然后在县城购买一套房子,但老家的楼房也盖的讲究,田地和山场,虽然不种庄稼,但都保留着。也就是说,留在农村,但至少县城里要有套房子,再购买一台车,家家户户努力的脚步不停,我对我的一些叔叔大爷和堂兄堂弟们都很佩服。
我们这个小山村,人口比较多,但通过读书“出仕”的人几乎没有,如果说发家致富,全靠一股子干劲,民风淳朴,但也很彪悍,家家户户的孩子们,没有不良恶习,都正直正派,有智,靠智吃饭,无智,靠力气吃饭。
2021年2月9日于金寨石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