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春花勾心魂——杂记4
春天,百花竞开,姹紫嫣红,最普通的是桃花。
桃花盛开时,满眼的喜庆,我偏喜欢桃花多点。
说到梨花,雪白雪白,梨花带泪,多少让人伤感。看杏花,让人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也不招人待见。世间的花很多,为什么非要拿杏花和梨花比喻,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只这么一说罢了。
喜欢桃花,也应了一句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普通的花,在诗句里有了意境。如果有闲心观察,初放的桃花,粉黛淡抹,娇羞欲滴,在你看她的那一刻,迷了眼神,似乎被勾了心魂,始终盯着看,或看了又看,想用手轻轻抚摸花瓣,或用指甲盖弹一弹,能把花瓣弹出水来。
谁勾了你的心魂呢,其实没有谁,是你自己的心不得安定,因你太喜欢,就认为是别人勾你,这样的冤枉对方,就是不讲理的表现。你喜不喜欢,花都在开放,从含苞待放,到如火如荼的怒放,其实这些,都不管你事。你喜欢是你的选择,花,满不在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你可别枉自多情。
园子里,有一些地,原先都是建筑渣土填埋,地里全是砖头和水泥块,经过整理,剔除杂物,再用锄头挖,深耕一遍,准备种菜。把土地分割成块状,隆起地沟,地里覆盖上肥料,种下菜籽,第一年长势不怎么样,生长的菜苗参差不齐,胖瘦不匀称,因为还是一块薄地。去年播种前,对菜地又重新打理,清理杂草,让泥土更细腻,施上农家肥,各种菜生长的渐次茁壮。品尝自个儿种的菜品,能吃出农家的味道,大棚菜和自然生产的菜,在口感上明显有差别。今年,在这个春天到来的季节,把菜地又深翻,生地慢慢变成熟地,播种以后,估计比去年还要长的旺。
翻地种菜的时候,让我想到粮食。保证人人有饭吃,不闹粮荒,不饿肚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不管是一个政党或一个组织,让人都能吃饱饭,是义务,也是为政之根本。现在到处都春耕备耕,繁忙的景象,多数人的意识还算清醒,知道粮食要端在自己的饭碗里,这样才能放心。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把粮食种好,颗粒归仓,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多年前,有专家说,世界是个地球村,中国完全可以突破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力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粮食可以依靠进口。
大部分粮食依靠进口,这样的专家,可以把他淹死在农村的茅厕里,完全是祸害国人的言论,怎么还能大言不惭的上电视向国人播放。疫情的发生,让大家看到保障食物供应的重要,如果一边是疫情,一边缺食物吃,后果才不堪设想。不住高楼没事,不开车子没事,不上网也没事,三天没有粮食吃,或三个月都让你吃个半饱,人会怎么样,会是动物的本能,到处去找吃的。一切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人能吃饱饭的基础之上。历史上的灾荒之年,那些惊人的悲苦之情景,不是在历史的书架上束之高阁,而应该时常警醒着人们,把粮食种好,爱惜粮食,让人人有饭吃,才是正真的国之利器。因为人有饭吃,才有力气,有了力气,一声吆喝,一个动员,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家园和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翻阅一本书《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其中就讲到文人,也就是秀才,就如同现在有些所谓的专家,毛主席是瞧不起他们的,在治国理政上,总是说出一些馊主意,误国误民,劳财害命。有些酸文人,在利益面前,摇头乞尾,媚上欺下,没有丁点儿硬骨头的样子,所以说,现在喊人家“专家”,就是骂人话。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诗人有浪漫主义情怀,但吃饱喝足之后,才能吟诗作对。诗人的伟大,是因脚踩真实的大地,才能望向远方。
把工作做好后,业余时间专心打理菜园子,种上黄瓜、茄子、辣椒等,日常的农家小菜,好吃又耐看,容易活,好服侍。一个人在外,用晚上的时间记录些文字,让自己真实的存在,用文字让日子能留下点痕迹,待老了,翻阅这些平凡的记录,很有意义。想到一些人和事,历历在目,会感动于在平凡的人生里遇到的人们,就像吃自己种的菜,有嚼头。生活的酸甜苦辣,能让日子过的有盼头,有希望。
丢弃暂时的烦恼,把自己的脑袋放空,不管别人的闲言碎语,做个耐生长,抗击打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让菜长在心里,把心里的杂草拔出掉,来日,才能果肉飘香。
记于2020年3月1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