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撩人睡——杂记2
(2020-03-11 14:40:08)
标签:
杂谈 |
春风撩人睡——杂记2
微风吹拂,蓝天白云,大好晴天,人的心情豁然开朗,沉醉在这样的小阳春里,犯了春困,春风似乎撩人睡呀。
今天下乡,皖北平原,到处都泛露出绿色,特别是成片的麦苗,长势茂盛,绿油油,很是喜人。麦苗的绿色围着村庄,土地与农民,唇齿相依,命运相连,在路人的眼里看到的是春天的景色,田园般的风光,在庄稼人的眼里,这成片的绿色,就是今年的口粮,长势好,就会有个好收成。
我工作的地方在平原,而我的老家在山区,属于大别山腹地。腹地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大山的最深处。
这个时节,我老家的漫山遍野将开满各种花,有旺春花、樱花、映山红、兰草花等各种花都争相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致。平原与山区的区别,一个是山,一个是平,一阳一阴,各有特点,各具特色,不存在那个更美,那个逊色。
在平原和山区,有相同的现象,乡村里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春天的乡村,村子里有学校,一大早,家家烟囱冒烟,大人给读书的孩子做早饭,然后孩子们成群结队去学校,学校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清脆稚嫩的声音回荡在田野间。农民在田地里劳作,使唤耕牛的声音与孩子们的读书声浑然一体,构成了农村的一副图景。后来,农村的学校逐步取消,我在过去的一篇文字里记录过,农村学校的消失将预示着农村文化的衰落,农村将逐步成为文化的沙漠,终究会有付出代价的那一天。
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村或农村的文化感染力,经历过多代人的努力,近的从陶行知,晏阳初这代人开始,做好乡村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国人的素质。乡村里没有了学堂,还能有什么,只有鸡鸣狗吠,只有吵架斗狠,没有文化,没有乡贤,农村土地荒芜,也包括文化的荒芜。取消农村学校,把农村孩子往镇上和县城里赶,并不能给农村孩子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增加一个家庭的负担。有人说都是房子闹的,房地产捆绑了社会很多资源,但从乡村治理来说,应该要重新调查研究,从对农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认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研究。
满眼春色,到处都洋溢着春的气息,不分彼此,不分城里和城外,大家都能感受到普天同“春”。事物的发展会向好,也不用过多的杞人忧天。社会的发展,或许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治理需求,但愿将来,乡村还能有乡村的模样,把农村还给农村人,让农民回归农民。
最近,有同事聊天说,现在小伙子找媳妇,真的很难,能有人帮说媒,就算幸运,能说媒成功,简直要感恩戴德,如果彩礼女方没有狮子大张口,完全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古至今都天经地义,过去日子过的苦,不管好歹,上辈子的人们都能男女组成一个家庭,打光棍的人少。现今,大家有钱了,都脱贫,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理想早就实现,可是,现今小伙子找媳妇怎么就这么难呢?如歌词里唱的“时间都去那儿了”,套用歌词的语气,问苍天,这些姑娘都去哪儿了?都去城里了,都去有钱的地方了,都到南方了,仔细琢磨,这也是个大问题。
女孩子的金贵,贵的如俚语所说“女子不愁嫁”。男孩儿可怜,可怜的让人惋惜“能跟你,都不错了”。男女的天壤之别,这种社会现象,会越演越烈,能愁坏一个家庭,能要了一个家族的命,如果打了光棍,断了香火,不就“要了命”。
在皖北地区,我亲眼看到男孩子为了找媳妇,女方要彩礼三十万,另外要房要车,还要什么“五金”,其次还要按照当地风俗备很多礼品。奇货可居,有什么办法,为了娶媳妇,女方的条件都答应,物以稀为贵,不是女孩儿去哪里了,是因为女孩子少了。据统计,中国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出三千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在这个崇尚金钱的社会,由于富贵者占用的资源更多,有一部分女孩子宁愿做个“小妾”,也不愿意下嫁,稍微贫穷家庭的男孩子,找媳妇的状况,更加糟糕。
不管是乡村学校,或是男女比例差距大,虽然是社会现象,但从社会治理上来说,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有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全值得拥护,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但在宣传和精神引导上,我们不能“唯钱是从”,比如学区房为什么贵,比如娶媳妇要彩礼动辄几十万,如果这种现象依然延续,以后想扭转,会比较难。把顽疾挖出,必然有疼。
春天,阳光明媚,万物蠢蠢欲动,都想抓住这最好的岁月,好好的养膘强壮,好好的生长发芽,等到秋天收获的季节,收获能满满当当,回味能悠悠长长。
我也脱去厚衣裳,一并能感受到春天的样子。我想,我该收收心,重新拾起笨拙的笔,记录些什么。把业余用喝酒闲逛打发掉的时间,重新整理一下,把十五年左右,都不断记录的“民工日记”再续接下去。
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这是个伟大可歌可泣的时代,这是一个平凡而又值得珍惜的时代,不管是少年还是中年,直至老年,都值得留下点记忆,到老了,到死时,能很安息,很释然。
不错,一切终会好起来。如春天,年年会到来样!
记录于2020年3月1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