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日记——白了头
(2015-06-09 20:13:06)
标签:
情感杂谈 |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我开了窗户,坐在电脑前,风凉凉地吹拂我身,我曾起伏的心绪,逐渐平复。我逐渐能看淡一些事物,关于别人的评说,不管是好是坏,不惊不喜,安然面对。
还是简单地说说把,有兄弟传递给我的话,我自认为很要好的朋友,总是说我的坏话。要如过去,我会直接一个电话过去,问询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说我,而现在,我不会了,让所有的一切都随风而去,像现在的凉风,反而让我神清气爽。人与人之间,背后说你好或不好,人之常情,过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让自己不受影响,依然要做个正直的人、坦率的人,有那么点善良,有那么点圆润,就可以了。
当我记住“心经”,并能背诵的时候,而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人的善良,终究不会被欺负。还有正直的品格,世间的因果,由不得你不信。观自在,相由心生,而又无相无尽。做个什么人,全在自己内心,与富贵或贫穷,与权势或平凡无关……
每天都忙忙碌碌,今天有所收获,签订了两家服务协议,但全地区工作推动,还有些不尽人意,很多领导也都在想办法,总体状况,趋于向好。白天要跑市场,很多行政上的工作,我在晚上整理,包括一些经营数据的测算,虽然感觉有些累,但不是很疲惫。
吃过晚饭,又去爬山,已第十五天,我会坚持下去。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而看到自己凸起的肚子,更是讨厌,原来的精瘦到哪里去了。
好久,没有好好写篇文章了,都是记录一些日子上的流水账。
离开家乡越久,年龄越大,越来觉得家乡的美丽,即便曾经很贫瘠,而在我心目中,家乡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过几天,认真写写我的感受,对家乡的感情,那一片不算神奇,但让我终生感怀的土地,使我明白,一个人的根,在心灵里是多么重要。
天天在外吃饭,米饭和面条,交叉了吃。真想妻子能早点来到身边,衣服不用自己洗了,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累了可以聊聊天。快了,这个月底,孩子们放暑假,都可以来到身边。对待一切,我虽然充满信心,而一想到与家人两地分开,我在城里打工,妻子在老家“陪读”,我就泄气地觉得自己无能。
打工这么多年,有什么能耐呢?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能带在身边?没有什么值得说道。
每到旁晚,看到别人一家人在公园里散步,欢声笑语充斥着我的耳膜,我一个人孤单地溜达在人行步道上,而我的内心,泛着酸水。每看到眼前的人和景,我心情低落到极致,也没有兴致再溜达下去。
上个星期天,给女儿打电话,她说老师留的作业太多,简直不想做,我知道,女儿也只是说说,对待读书,她一直认真努力,我和妻子,从没有给女儿压力。儿子有一点值得称赞,哪怕考试成绩很差,他都会说,自己下次一定努力,他的自信,倒让我刮目相看。其实,在我的内心,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多读些书,长大后能够懂些事理,并能学到一技之长,就可以了。
打电话,母亲的病还好,每顿能吃完一碗饭了,但母亲的目标是,每顿要吃下两碗饭。我安慰母亲,不要着急,现在每顿能吃一碗饭已很好,不干农活了,那能吃下那么多。过段时间,身体再有好转,多些运动,就可以吃下两碗饭。身体好点后,父母又不愿意待在镇上,回去村子里住。村子里的空气好,水好,夜晚除了蛙鸣,听不到汽车的噪声。
明天依然忙碌,生活过的充实。
今天,我牙齿有点痛。早上,我的同事惊讶地说,老张,你的头发怎么白了。头发白了,早几年,叫少年白,现在是中年白,我似乎觉得,从少年到中年,没有经历多长的时间,转眼就进入另一个年龄段。
想起一首古诗,断断续续背得,在网上搜索出来,再读,别有一番味道,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一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人肝肠寸断,默默感伤,而“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如工作、生活、岁月,若都如此比喻,哪里还能有机会从头再来。
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吧!
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