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工日记——人的死亡

(2015-04-04 20:41:25)

民工日记——人的死亡

 

  同等的生命,活的艰难,而死亦艰辛。

  我记录自己的日记,为提醒自己,要做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除内心坚定,而其他无称道之处,因此,我不愿自己日记里所记录的,充满了悲观情绪。虽然生活的压力,所受的委屈,甚至不堪重负,这些负面的事物,或许让我泄气,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所以,我尽量不去记录。但,一切都那么地真实,你记录,或不记录,都真切地发生着。

  我所见到的过的死亡,刚记事的时候,奶奶离去。过去,我经过坟堆都害怕,自奶奶离去后,我似乎有了胆量,一个人走在荒郊野岭,全然不在乎山坡上的坟头了。初中的时候,姥爷去世。姥爷病入膏亡,整个人瘦的就剩一把骨头,死的甚是可怜,受病的折磨。后来,我长大成人,到部队当兵,爷爷去世,姥姥离世,由于工作原因,都没能回去送他们老人家最后一程,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在坟墓前烧些纸钱,尽点晚辈的心意。人到了年龄,生老病死,为自然规律,有句话说“老而不死便是贼”,我的概念里,这样的老,应该在七十五岁以上,还能好好地活着,做个专偷时间的贼。

  近几年,我看到人的死亡,相对年轻的多。我同事的父亲,我朋友的母亲,有的将五十岁左右,得了癌症,撒手人寰,撇下亲人,带着对人世的留恋,心有不甘地走了。人死亡的早,都充满悲伤,到了年龄的死亡叫“喜丧”,而“红颜薄命”,是对活人的打击,肯定撕心裂肺。

  人生无常,听天由命,但对生命的珍惜,还是时刻放要在心上。

  今年,在村子里,我看到了人的死亡,有的虽然没死,但活着也是等死。村子里的一位老人,按照农村人的说法,年轻的时候活的“顶呱呱”,临老了,虽然没有卧病在床,但病歪歪的身体,时间久了,终归让后人不怎么待见,腊月里病情加重,儿子们没有再送医治疗,春节前一命呜呼,找去了自己的归宿。我怕自己的的博客日记,有老家的熟人无意看见,“后人的不怎么待见”,具体细节就不用过多描述,知道我在日记里嚼舌头,后人们会冲我说风凉话。还活着,也在等死的人,是我本家的一个叔叔,得了食道癌,自判断出疾病,几乎没到医院治疗。我无意说后辈们怎么不送父亲去治疗,而现实,确实是没有办法,高昂的医疗费用,等等,都让人不能做到。孔子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而要做好,需付出代价。比如看病要钱,如果没钱,怎么办,有颗孝顺的心,由于无钱,而不能付诸行动,还不是枉然。再比如,病人需要照顾,晚辈们都守在身边,时间短还好,时间长,都不能外出打工,断了收入来源,病人要治,其他人要继续生活,那能顾前望后,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比喻,最为恰当。我这个叔叔的病,我这个堂哥的作为,现在就是这样的现状,猛然觉得,你可以骂他不孝,而理智地去想和分析,换了别人,家庭环境差不多的人,又能多做些什么呢?还不是如出一撤,等死着,后人还要背个不道德的枷锁,现实的残酷,就在这里。

  我已到中年,再随着年岁的增加,会更多的看到死亡,遇到生死离别的场景也会增加,人之常情,也无须大惊小怪,因我到中年,那些更老的长辈,逐渐也进入耄耋之年,接近死亡的边缘,生与死,为人生的铁律,谁也逃不脱。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死亡,而希望人世能越来越好,而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终,简单的说,就是能活的好,而死的不要那么凄凉,关乎子孙的孝道,也关乎社会体制,也关乎着社会风尚,都需有一份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