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文学/原创民工日记 |
民工日记——民工张顺的烦恼
张顺在电话里大声对自己母亲喊:“娘,你都这大把年纪了,还操俺的闲心干嘛?你和俺爹在家,身子骨没啥毛病,把你孙女带好,俺在外打工,就阿弥陀佛了。都新社会,新年代了,咋还这么封建呢?孙女不是一样吗?非要孙子呀?你生俺们兄弟三,个个都是儿子,可你享到儿子福了吗?没有吧?俺不生了,一个闺女就够了。”
母亲在电话里唉声叹气,说:“娘讲话你都不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李头家的,生了个孙子;你二伯家的,上个月也生了个孙子,还是躲着生的;还有你佬娘家的三舅,你的大表哥,头三胎都是女儿,前几天听说又生了,藏起来生的,是个孙子。不管啥子年代,社会咋个变化,俺都是你娘,娘都是为你好,你和媳妇惦量惦量娘的话。”
母亲讲完,先挂断电话。每次打电话,都是张顺先搁下电话的,而这次,母亲显然生气了,感觉母亲电话撂的很重,不然,那能在挂断电话时听见“咣当”声,吓的张顺心里一颤。
母亲电话里提到的老李头,二伯和三舅家,原先生的都是孙女,为了生男孩,堕了几次胎,还超生罚款,最后干脆一家人就像从村子蒸发样,大门挂上把铁锁,只到生了男孩,才从外面“荣归”故里。母亲提到的三舅家,我的大表哥和他媳妇就是这样,硬是藏在外面五六年,终于“屙”了个带把儿的男孩。
张顺十七八岁就开始在外面“闯荡”世界,一直在城市里混社会,有句话叫“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老家还有句俗语是这样讲的“一头老牛栓在城市里,过三天能讲话”,综合这两个比喻,也就是说,再笨的人,进了城市受到城市人的感染和熏陶,就立马会变的聪明,懂道理明是非。张顺感觉,城市人才真正做到,像刷在老家公路旁青石板上标语写的“生男生女一个样”,城市人是真响应了号召,遵守了国策。
张顺想,农村人和城市人比较,就是觉悟低,素质差,是非不分。张顺和母亲在电话里讲的一番话,就是受城市人的影响,学城里人,“生儿生女一个样”,所以,他和母亲的争辩有底气,腰杆子挺的直。
经人介绍后,张顺当年和媳妇谈起恋爱,连哄带骗,媳妇就跟张顺去了他打工的城市。刚开始,张顺还老实,没对媳妇动手动脚,三个月已过,张顺软磨硬泡,把媳妇从工厂宿舍“钓”出来,在外租了房子同居,过起两口子生活。准备结婚的时候,张顺媳妇已经怀孕四个月,两个人匆忙赶回老家,到县政府办结婚证时,要先去婚前检查,人家说属未婚先孕,违反了国策。
人家强调的告诉张顺,要结婚有两个选择,把媳妇肚子里的孩子拿掉后再结婚;其次,就是罚款,交了钱允许结婚。张顺回家和父母商量,父母一直同意交罚款,保孩子。头胎,不管生啥子都要。张顺算了笔帐,如果交罚款,就是自己在外打工一年的工钱。商量来商量去,终于想到有位远方亲戚在乡政府当干部,父亲提了条狗腿子去求人家帮忙说说情,能把罚款减少点。送去的狗腿子,是村子里有人下药偷狗,家里的狗吃了毒药,偷狗贼还没有来得及杠走,被父亲发现,捡到自家的死狗,父亲好一阵伤心,伤心过后也就想开了,死狗没有落到别人手里,已经算幸运。
狗腿子在关键时候,为张顺结婚派上了用场。送到乡政府远方亲戚家的狗腿子,让罚款少了一半,真还帮了大忙。
父母说的,头胎,生啥子都要,让张顺媳妇好生的感动。孩子出生,是个女孩,父母高兴的逢人就夸,孙女出生有八斤六两,好家伙,生的壮实,脸蛋白净净。媳妇抱孩子回娘家,对自己的父母称赞自己的公公婆婆,说公公婆婆通情达理,没有陈旧的老观念,把孙女爱在命里,那像村里别家的老人,如果儿媳妇生的是闺女,嘴上不说,心里可别扭了,有时候还冲儿媳妇吹胡子瞪眼,背后尽说风凉话。
孩子八个月大时,张顺和媳妇收拾行装又来到城市,女儿留给父母照看,只每年春节回家一趟。这不,一眨眼,张顺的女儿都七岁,在老家村里的学校念一年级。
女儿有父母帮带着,父母对孙女的爱有增无减,疼爱有加。就是最近几年,不管是在电话里,还是春节回家,听父母的话音,都想让张顺和媳妇再生,要生个带把儿的男孩。张顺还清楚记得,去年春节回家,在火塘边,父母又绕着弯子说,有个孙女,先开花后结果,女儿都这么大了,该再要个男孩了。张顺顶撞母亲,就一个闺女,咋说也不生了,气的母亲要抽张顺两个耳刮子。儿大不由娘,最后是母亲语重心长地劝,说要个儿子,娘不是为在村里有面子,而是为你们着想,养儿防老,从古到今都这样的。女儿当然也好,但女孩长大了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俺们农村,老了要有个依靠。
听母亲劝自己,张顺反过来开导母亲。张顺对母亲说,城里人不管生啥子,都一样。现在都讲究买养老保险,人老了,都有保障,那还养儿防老?再说了,俺离老还远呢!
父亲在旁边抽纸烟,听见张顺的话,把烟屁股扔在火塘里,说:“你在城里呆了几年,就真变城里人了?啥道理都拿城里比较,依俺看,你的比较是狗屁。你咋不想想,城里和俺农村终究有区别。你看看俺村的五保户,说是五保户,有政府帮养着,过的是啥生活呀?可苦了。还有,俺们乡里有敬老院,都是孤寡老人,过的日子,那比的上有儿子的家呀!去年,你五爷死的时候,没有儿子,都是俺们几个侄子帮抬上山,葬的!再说了,你甭尽跟俺扯淡,拿城里人的活法来糊弄俺,说什么以后会跟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老有所归,可俺这是农村,等俺农村有那么一天,要到猴年马月了。俺和你娘生了你们几个儿子,俺以后就依靠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儿子,俺到时候找谁去?谁管俺?在俺农村,就得要儿子。”
听父亲的话,给必须生儿子作了定论。
在城市里看报纸或电视里说,养老钱都被挪用或被贪污,更别说农村了。反过来想想,父母要求生儿子,似乎有些道理。
近段时间,张顺都不敢再往家里打电话,一打电话,保准又是老话题,这可咋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