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日记——“忍一忍让一让”
作为农民工,我所能接触到的人,都有着相似的背景,所以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观念,比如这样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出门在外,为求生计,为求平安,我们对这样的一句话,娴熟地运用在实践中。
我从小到大,在贫穷的山村里,也经受此话的熏陶。虽然我的长辈们,不会把此话说的像对联样顺口,但在我遇到事情、被人欺负、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的长辈们如果知道,都会语重心长地告戒我“忍一忍、让一让”。忍一忍,让一让,已深入到我的骨髓,成为我为人处世的标尺,而这竿标尺,从来丈量的都是我自己——我的忍,我的让。
我们离家在外,有时候虽然受到委屈,但我们始终认为,世上还是好人多,所以我们的“忍一忍”和“让一让”,有所值得。
我们在“忍”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牙齿咬的“咯吱”响;我们在“让”的时候,能把拳头握的像铁捶。咬落的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紧握的拳头只揣在裤兜里。咬牙和握拳的动作,是不得为外人所觉察的。
忍一忍让一让和“人穷志短”,很相应的。人,天生都应该有着骨气,但在现实里,特别是面对贫穷的生活,面对要肩负的家庭责任,大多数贫穷的普通人,如我样,做着忍一忍让一让的软蛋,缺少了骨气。离家在外,遭人白眼、无端被人骂娘、无辜挨楱……不光为了自己混口饭吃,还要让家人稍微过上点好日子,能不忍和让吗?做个真男人和硬汉,受到压迫就要反抗,痛快淋漓,我和我的许多农民工兄弟也都想的,不想再如此窝囊。可我们没有反抗,我们理智、自私地想着自己。我们如果不忍一忍让一让,就有可能失去工作,失去每个月的工资,失去呆在城市的机会,更失去家人对自己的希望……遇到各种麻烦的人和事,只有忍气吞声。我们没有让自己“硬气”的资本,我们只是个农民工。我们农民不像个农民,工人不像个工人,游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苟且地偷生着。用苟且偷生来比喻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活着总比死去了的好,所以,要“硬气”做什么啊!
能够说出我们要忍一忍让一让的理由,可打心眼里,我始终不服气。我的不服气,说明我骨头里还含顶点儿钙。凭什么,我们就该忍和让。“血债血还”,在我们打工的道路上,不至于到见血的地步。我想,“以牙还牙”,你既然咬我们一口,我为什么就不能够反咬一口呢?我们不再忍和让,难道就不行吗?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这样忍一忍让一让,我们非掉到海里淹死不可。死,可是我所不愿意的。
2007年7月22日夜 帖于23日下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