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p3.pstatp.com/large/11fa0005d97ec2165fb9
他穷得叮当响,并且欠下巨额赌债,收债的小流氓抓着他的领口说:“要是再不还钱,就把你的肾卖了,肝卖了,脑子、心脏都卖了。”他算过,就算做小偷,他得偷六十户人家,才能还清欠下的三百二十万。但这也不行,他既没那份耐心一直做下去,而且他欠债的利息还在不断滚动。他彻头彻尾地失败,没了亲人,没文化,三十八岁了,没有老婆孩子,没有住处。他把老板打昏,偷了老板的车。前有债主逼债,后有警察搜捕,在他自己看来,已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一丝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三次入狱名叫秀吉的倒霉蛋,尝试上吊、跳楼、自焚、割脉自杀,均告失败,只是因为他想死但是又害怕死。这是《诱拐狂想曲》中的开篇讲述。
http://p1.pstatp.com/large/11fa0005d9b1839307ba
日本作家狄原浩新作《诱拐狂想曲》为读者编了一个有点幽默又有点沉重的故事。在秀吉死不成又活不下去的时候,离家出走的六岁小男孩出现在他面前。他绑架了孩子,想勒索一笔钱告别惨淡人生。可是让他万万没想不到的是,那个名叫传助的小男孩竟然是黑帮老大之子。为防身份暴露,他数次想干掉孩子,当他知道孩子是黑帮老大的独生子之后,他既不敢杀掉孩子,又蓦然发现把绑架的小孩还回去比绑架出来更艰难。而比他想象的还复杂的是,与传助父亲的黑帮有仇的香港黑帮也早想绑架孩子,黑帮跟黑帮要火拼,传助的父亲布下天罗地网捉秀吉,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日本警察也在后边监视着黑帮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本通俗小说,写犯罪,写黑帮,也有血雨腥风。但是作者想反映的主题倒很阳光,不同大多日本小说的颓废、迷茫。在绑架逃亡的三天时间里,传助倾诉的苦恼和简简单单的梦想让秀吉受到前所未有的触动,这个虽坏但还尚存恻隐之心的倒霉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救赎。在一个纯净的心灵面前,面对孩子对他的毫不设防的信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人生,选择重新做人,找回了生命的意义,找到重新活下去的理由。“明天就要入狱了,可秀吉似乎觉得正被春风吹落的花瓣就像在祝贺自己远行一样。再一次,让一切重新开始,在一个更好的地方。”虽说有不少评论文章认为是传助完成对秀吉的精神救赎,我倒觉得真正救赎秀吉的是童年,透过传助,秀吉看到了童年的真、纯,不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逐渐看清了自己因各种贪欲而迷失的心灵。
http://p3.pstatp.com/large/11fa0005da2731904501
本书也是对当下日本社会的孤独冷漠症的一次反应和思考,是家庭的无温暖和社会的冷漠,造就了秀吉的悲惨命运。日本作家山本文绪有一本书名叫《然后,我就一个人了》,她在书中十分享受地写出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活记,“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着电视乐,一个人睡觉。感觉寂寞难耐的,定会找个人同住吧。但我并没觉得寂寞难耐。要说难耐的,反倒是想一个人的时候无法一个人。”刚开始读时,我很羡慕其一个人无拘无束的幸福样子。但是,读着读着,就觉得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一段时间就足够,时间长了,孤独也会难耐。尽管山本文绪高调地做陶醉状,但是依然难掩其痛苦时无以遣怀之苦。或许是当下日本人与人太过冷漠,才让山本文绪觉得与其冷漠地面对面,强颜说笑,不如自己一个人孤寂吧。由此亦可窥见日本的现代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