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2/large/48cdbd30jw1f2eumsno46j20j60cqmye.jpg
带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新认识新理解,著名作家刘心武从2013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飘窗》。这部小说是刘心武沉淀20年之后的首部现实主义长篇。有评论认为,作家巨大的积累,长期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多元的生活,无限的悲悯,使得这部作品从明到暗,从传统的胡同院落走向了街面、楼盘、会所,从都市走向城乡结合,文笔尖锐,地气丰沛,悬念丛生,极富阅读的快感。
该书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高级工程师薛去疾,一个是给社会强人麻爷当贴身保镖的庞奇。该书讨论了一些灰色地带,比如说社会就是一个关系网,办事要靠关系,要靠人脉,书中许多的事情,就是靠关系靠熟人办成的,倘若没有关系,或者干脆不可能办成,或者需等待很长时间。人们憎恨腐败或违规,却有时只是憎恨他人之腐败或违规。如书中写道:薛去疾见顺顺满脸热切期盼的表情,心里有些难过。怎么连顺顺这样最底层的人,本来是最恨贪腐的,一旦算计到自身的利益,所向往的路子,也还是找个“铁人”来保护自己的非法经营。书中讨论了正义与尊严等问题。薛去疾成了庞奇的精神导师,给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乡下人讲文学,讲人道主义、平等理念、民主追求、独立意志等。用庞奇自己的话说,是“薛伯给了我启蒙,让我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博爱”。
在书的前半部分里,薛去疾活得很洒脱,像一个局外人,悠闲地透过自家的大飘窗,品味着外面的世界,咀嚼着一副清明上河图。他自己住在一个高档小区,儿子在美国跻身中产阶层,老伴和儿子儿媳及外孙在美国生活得很惬意。于是,他很知足,并坚信“小康胜大富”。他不必去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更无须苦心钻营、损人利已。所以,他清高,瞧不起一心争取全面副部级待遇的报告文学作家夏家骏,更鄙夷勾结贪官的奸商麻爷……
当事不关己时,人是尽可以高谈阔论,甚至摆一些姿态的,但是一旦自己身涉其中,就有可能说的与做的完全不一样了。当儿子因为经济危机在美国失业而回国后,薛去疾的表现就与从前判若两人了。他本已自居远离庙堂、甘处江湖,儿子“海归”后,却忽然又去与当年庙堂里认识的诸多人物联络。以至于后来他连最后一点的坚守也没了。因为欠贷,为了保住自己的房子,他不惜给自己认为是“社会之癌”的麻爷下跪磕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比这更严重的是,庞奇的榜样和被这位榜样树立起的人生观幻灭了。作者写道:他们伯侄曾有过怎样的交往,多少的交谈,有过多少心灵的融通,多少认知的升华啊……但是,现在,一切都轰毁了,一切都勾销了!我觉得,作者在此前所有的叙述与描写,都是为了最后这一幕的铺垫与烘托。这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被定格在小说的结尾,随后小说也戛然而止。
小说没有给出答案,只写出了矛盾与讽刺。不过,这向来就是一个难解之题。美国作家安·兰德就一直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她说:“我的哲学,在本质上,是将人类当成英雄一般,以他的幸福作为他生命中的道德目的,以他高尚的行为达成建设性的目标,以理性作为他唯一的绝对原则。”她在《源泉》中塑造一个理想人物——天才建筑师洛克,他像一个斗士一样与传统世俗社会对抗着。他的人生之路一直走得异常坎坷,不过到了小说结尾时,他迎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许了洛克一个灿烂的未来。这个灿烂的未来,是因遇到一个懂他的人,带有巨大的偶然性。或许可能吧,但至少不能说服作为读者的我。理想终归理想,现实终归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