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学者眼中的中国艺术

(2016-01-09 16:58:50)
标签:

杂谈


  《中国艺术史》是一本由英国学者写的书,该书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迈克尔·苏立文是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1940年,他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他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中国艺术史》被誉为最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牛津、耶鲁、普林斯顿等高校已沿用了40年。
  在书中,作者娓娓道来,不急不慢,不温不火,如沏其一壶淡茶,与人共品。在评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同时,作者不忘关照历史,结合艺术家的生活境况及所在环境来解读艺术的成败得失,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梳理纵贯数千年的中国艺术演进脉络。该书以朝代来分段叙述,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我没有追随任何一种取向,而是恪守传统的朝代框架,此中原因有二:因为中国人按照连续的王朝序列认识自身的历史,所以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在初次接触中国文化时,有必要把握中国人自身对于中国历史的感觉。此外,每个主要王朝,王朝之间的断裂和混乱时代的艺术都各有其独特特征。”
  作者堪称学贯西中,对中国的历史颇多了解,有自己的见解。作者是这样评价唐朝及其艺术的,唐之于六朝就如汉之于战国,甚至堪比罗马之于古希腊:这是一个统一的时代,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就整体而言,唐代艺术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活力、自然主义和尊严,这是一种生活在他们确切知晓的世界中的人们的艺术。作者认为宋代的皇帝是最具有品位和教养的人。皇帝之下,支撑着政府的知识分子形成了精英集团,他们可以在皇帝面前坐着讨论国是,发表不同意见。这些皇帝能激发学者和画家的灵感。而明代的皇帝不是无赖、篡位者,就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作者对元代艺术评价颇高,他认为从政治上讲,元朝短暂而不光鲜,但是,在中国艺术史上,这却是一个具有独特趣味和意义的时期。概而言之,就是他认为元代文人树立了独立的艺术传统。由于蒙古的控制带来的庙堂和知识分子之间的隔绝,导致学者阶层自视为独立自为的精英集团,这个观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对绘画影响极为深远。
  书中不仅有纵向对比,梳理出中国艺术的历史演进,还有横向的对比,对中外艺术做了比较,以西方的视野打量中国文化艺术,并把中国艺术置于全世界的宏观中进行考量,如此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艺术的地位与成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他国学者对中国艺术的评价,听听他们的观感与印象,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看待地本国文化艺术。如他认为吴道子宏达的气势和高超的画面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可与米开朗基罗相媲美的伟大画家。这样的话,假如咱们自己说,中国读者也许就会心存疑虑,是不是在自吹自擂呢?再比如作者说:从17世纪到18世纪早期,欧洲对中国无比崇敬。对中国的治御之术的景仰之情充斥于启蒙运动的著述。这个时期,中国对欧洲的思想、艺术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远超过反向的影响。我以前曾对欧洲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赞誉很迷惑,原来确有其事。
  作者有着深厚的艺术鉴赏功底,并颇有自信,在对各类艺术及艺术家的评价上,作者自己加以分析评判,敢于说自己的话,不东挪西借。书中有许多图片,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一边通过图片来感受那些艺术精品,领略艺术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