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总说我是家里的土大夫,因为家里人谁感冒或上火了,我总是到药店买些药,然后告诉他怎么吃。媳妇的观点是药不能随便吃的,是药三分毒,要听医生的。其实,我也想听医生的,可是人家医生不是没时间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就是给我多开药,我还得自己分辨哪些是该吃的哪些是多开的。
有一次我带孩子到北京一家大医院看病,第一天我挂了一个特级专家号,医生让孩子拍片,抽血化验。抽血化验结果2天后出来,我先将片子结果给她看,她简简单单给我说了几句。当我想将一肚子问题和盘托出时,那位老医生一个劲地摆手,示意我该走了,看我迟迟不走,就厉声道:“你的问题太多了,我要是光给你解答,我就不用看病了。”
不是带一肚子的疑虑,我也不能大老远带儿子去北京看病。第二天,出诊的是另外一个特级专家,我起早排队挂上号,因为医生需要看片子,我不能编个名挂号。我硬着头皮跟医生说,昨天看了,但是没太听懂就又挂个号。这位医生没说什么,给我看了看,我将准备好的问题问了一半多,但是人家还是很忙,我只得退了出来。
第三天,当抽血化验结果出来后又带孩子找医生。这天出诊的是一位普通专家。第一天给孩子看病的特级专家不出诊。医生看了我拿的已经有两个医生写过的病历本,劈头盖脸地就给我一顿训斥,“我们这里如果有十个医生,你就挂十个医生号吗?明天还有医生出诊,你接着挂吧!”我只得满脸陪笑地解释、致歉,若不是医生没功夫搭理我,我也不至于又搭钱又起早排队挂号啊。第二天继续挂号看医生的主意还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的医生朋友给我出的呢。
还有一次,我母亲头上起了皮屑,我带她到医院皮肤科看了,医生给开了几支药膏和几瓶抗生素注射液,花了五百多元。看完了,我给在外地当医生的同学打电话,他说开抗生素药干什么,对病情基本没多大作用。果然,母亲没有输那几瓶抗生素注射液,只抹了几天药膏,皮屑就消失了,而那支药膏如果在药店买不过几元钱而已。
现在就是医嘱,我认为也不能全信。一次去带孩子诊所看病,医生给我开了两盒消炎口服液。医生告诉我一次给孩子喝一支,而我一看说明书上写的是成人每次一支,而我儿子不过30斤的体重,按照体重换算,他一次喝一支的四分之一还差不多。我问医生,喝一支不多吗?医生说,不多。他当过护士的媳妇补充道:有的家长还一次给孩子喝两支呢?是啊,喝得多,他们卖得也快。
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小恙,自己就在药店买点药对付了,恐怕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行为。谁总敢去医院解决呢,不是被宰,就是三言两语给打发了,到最后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国人习惯自己给自己把脉,真不是“自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