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非洲散记】
指尖上的美味
来到非洲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单这吃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准备饭食是女人的职责,在这里不管贫富,女人们都能把美味做到极致。家里可以没有厨房,在院子的空地就可以架炉生火;家里可以没有案板,食物捏在手里就能切出各种花样;家里可以没有锅铲,拿条木棍就可以搅拌出诱人的美味来。
非洲的饮食方式相对于中国来说非常的简单,绝不会像我们那样四盘八碗的摆在桌上,往往所有用餐的人面前只有一个装着食物的盘。食物也很简单,主要是将玉米粉或者木薯粉放在容器里,倒入开水,不停地搅拌到糊状,然后就着牛羊肉或者一些蔬菜吃。这就是非洲传统意义上最有代表性的饭食,豪萨语译音为“拖”。
有一回,有位中国朋友来做客,我嘱咐佣人多做点,意思是多做几个品种。结果还是一锅,分量倒是多了不少,这就是他们简单的饮食方式所理解不到的。在这里不管进餐人口多寡,到最后都是一锅。更甚者连装食物的盘都可以省略,直接从锅中取食。
吃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席地而坐,直接用手取用食物,吃完之后,还要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舔干净。不要诧异这样的习惯,这是当地的一种礼仪,是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感激之情。他们用餐时抓起食物不会立即放进嘴里,而是放置在食指与中指间由大拇指反复地捏,来个二次加工,直至饭食被捏得非常筋道之后,才会送进嘴里。最后捏成的一块还会将盘子的汁儿一沾,连盘子底儿都能吃得干干净净。到最后,是享受般的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舔食干净,这样才算真正进餐完毕。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景时,我为难了,真有点难以下手。不过入乡随俗,最后我还是勇敢地尝试了一把,一尝之下,大为感叹,确实是难得的美味!幸好没有错过。看似简单、单调的食物为什么会如此美味呢?为了找到答案,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发现答案非常简单,源于所有的一切都是纯天然的。
种植是纯天然的,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农场,一切都是天地之精华、雨露浇灌而成。收获之后每一个加工的步骤:采摘、打豆、捣成粉末、反复晾晒,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而非洲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是伴随着歌声与舞蹈进行的,将内心真挚的感情也融入其间。最后,又是用大自然产生的木柴烧火,然后用手直接抓着吃。所有的步骤都是人亲自操作,吃到嘴里自然是别样的美味了。
这里的人非常注重礼仪,虽然很简单。因为是饭食用手抓着吃,餐前洗手是很重要的餐前礼仪,为了表示尊重,会由女主人将热水盆端到客人面前,而不是让客人到洗手间或水池去洗。礼仪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上,比如在餐馆,不会像在中国那样提前准备好配料,都是客人点餐后现做的,所以制作时间较长。为了显示对所有用餐人员的尊重,餐厅会全部做好后一起端上桌,保证所有客人同时用餐。因此在非洲如果要去餐厅吃饭,提前前往是有必要的,同时等餐时还要有耐心。在非洲人看来,吃饭的过程是享受生活的过程,因此要慢慢地来。
很多人主观上觉得非洲没有什么好吃的,其实不然,当地人喜欢的食物,只要放下心理包袱一定会喜欢上的。非洲的水果非常香甜,个头还很大,非洲人的维生素全靠水果,橙子、西瓜、芭蕉、香蕉、芒果、木瓜在非洲随处可见,味道相当浓郁,香蕉除了生吃,还可以烤着吃、蒸着吃。
这天然的美味,是百味人生中的一味,是该放慢节奏慢慢地细细地品味,也许这一味就已经包罗了人生的百味。
http://s14/mw690/001kETVKgy6DJcFrqd78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