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打独斗的中国人

(2007-02-02 00:00:08)
标签:

白脸论道

文/白脸
    在中国的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里面,有不少意思差不多,你比如像“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众志成城”等等等等,都是颂扬团结的作用的。但是,我就发现,虽然中国人发明了这些词汇,可自己落实的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对于这些词语,中国人有时是个例外。最最起码,也要按智力高低区别看待。
    我一个搞教育研究的朋友曾经做过实验:分别找了两组人(每组各32名),一组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白领;一组是年事已高的退休工人。然后把他们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把一根长绳子围城正方形。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白领们却怎么也围不好,反倒是那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在摸索了几次之后,顺利的完成了实验。结果让我很想不通:怎么越是一些高智商的人凑在一块越是办不好事情?(当然,这里指的是一些普通的事情,那些高精尖的项目自当别论。)
    另一位朋友又做了一个“钻山洞”实验:找30名学生,分成15组,两两高举双手在头顶交叉,由最后一组同学开始,依次往前钻过去。过去之后,再形成新的交叉。出乎意料的是,怎么也完不成。但同样一组实验,在日本和韩国,人家的学生却完成得相当出色。虽然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中国人不适合从事集体项目。”但自幼形成这么差的配合意识,势必影响今后的团队作战。
    不过,中国人好像特别擅长单打独斗。比如古代的战争场面:两军对垒,一方是10万,一方可能是5万,然后双方各派出一员大将进行厮杀。如果赶上5万这方的战将骁勇,在连斩对手两三名战将的情况下,只需把兵器一挥,自己的军队乘胜掩杀过去,往往就能赢得胜利。如此说来,基本是这名将领一个人的功劳,跟自己身后到底有5万还是10万没有太大关系。(当然,实力也不能悬殊太远,七八百人还是滚不过10万人地。)
    这又让我想起了繁体的“戰”字,左边一个“单”、右边一个“戈”,这就是过去中国人给战斗下的形象的定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