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少数住平房的居民还不能在家洗澡以外,大部分住楼房的同志已经可以在家洗了。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绝大部分市民还只能去浴池洗,哥们就整好赶上了。
在我的记忆里上小学那会儿洗个澡是两毛六,等上初中涨到了六毛。您现在听着不多,但在当时绝对不少,所以懂事儿的我平时能不洗就不洗,反正我长得白,一两年不洗也比天天洗的看着干净。有次我妈随口问我:“你该洗澡了吧,有多长时间没洗了?”我说不到三个月吧!我妈吓一跳,说:“赶快去,要不该发毛了!”
那时浴池的生意可真好,人乌泱乌泱的,尤其到了周末,柜子全满了。再来的人只好脱筐,脱筐就是把衣服脱在一个竹箆编的大筐里。筐要用完了,人就得在外面排队,等着叫号。我常去的是西四浴池,等候的厅里有八张大长条椅子,这边四张坐男的,那边四张归女部。不瞒您说,等着叫号是我们一帮坏小子最爱干的活儿。因为女部门口有两个穿衣镜,所有洗完澡的女同志都在镜子前梳梳头啊,抹抹油啊,这其中不乏有一些漂亮的小姑娘,个个宛若出水芙蓉,发梢儿带水,对镜梳妆。而此时我们一帮人就开始品头论足,给每个出来的女孩打分,有点儿像现在模特大赛的评委一样。
特别喜欢浴池里的气氛,池塘上空冒着水蒸气,为人与人之间拉上了一层天然的遮羞布。一帮叔叔大爷们泡在池塘里,尽情地放松着自己。洗完澡的人则躺在休息的床上,沏壶茶,点支烟,聊着天,那股悠闲懒散劲儿,想装都装不出来。要不就是三五成群扎在一起下象棋,你支一招,我缓一步,把事间的烦琐抛掉,都沉浸于棋盘的天地里。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人们也改变了以往忙忙碌碌的节奏,充分地享受起生活来。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每次都在门口等那么长时间。不过无所谓,不就多当会儿评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