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恐惧,才有起跑线
(2013-05-26 20:06:30)
标签:
东天目山关系工作坊慧心自在行星颂钵杨力虹文化 |
分类: 非常爱 |
有恐惧,才有起跑线
——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
杨力虹/文
前段回西安探小叔子时,跟长官老战友们频频团聚。当年的青涩士兵们,如今基本上都已经荣升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奶奶、外婆们谈得最多当然是“育孙经”。某嫂子带的是未满两岁的孙子,已经被父母送到了“早教班”里,嫂子说,“早教班”一年学费不菲,班里还有才半岁的孩子,爬着、懵懂着上着“早教课”呢。何等的恐惧,才会让父母做出这样无人性的选择啊?半岁的孩子,他(她)就成了父母“成功教育”的牺牲品。孩子只是借由你们的身体管道来到这个人世。没想到,刚出生,他就成了你们利用的工具。悲哀。
中国人似乎谈及子女教育,说得最多的口号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在哪儿呢?
这条看不见的起跑线怎样控制、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涯?
这条你死我活的起跑线怎样扭曲着孩子的身心?
这条只在乎分数高低的起跑线怎样折射出家长的焦虑与恐惧?
……
这条线不在别处,只在你的心里。只要有恐惧、不安、焦虑,这条线就清晰地呈现在你的内心,挥之不去。我们总是用头脑里的逻辑推理来说服自己、教育孩子:学习好就可以进好大学,进好大学就可以找好工作,好工作就会有好收入,好收入就可以娶好老婆,就可以有豪车华屋……然后呢?
有这条线,就会把孩子折腾成只许赢不许输的分数悍将。也会把孩子处于一个长期竞争,不肯示弱的扭曲氛围里。走到极端,也就是投毒、凶杀的诱因与心理基础。
我们不是战胜了谁就胜利。分数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和追求目标。父母与老师的长期灌输,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孩子们自身也很难放过自己,他们不允许自己不如邻居家的“王小毛”,不允许自己只考99分,反复为那一分的过错自责、内疚,不允许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下滑……这是自杀事件的诱因与心理基础。
很少有家长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成功是帮助他人,成就他人。我们是需要顺从天意,活着是为了相互帮助、相互给予。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顺从自私自利的个人需要,那就成了互相竞争、追名逐利的战场。
亲爱的家长们,收回你的生存恐惧、不安与焦虑吧,那属于你,不属于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天真烂漫、有故事、有经历、有趣味的人生吧,让他们成为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们期待的样子。
让孩子活在你们的期待中,你们和孩子都活在地狱中。
推开窗,让阳光、空气、绿地、鸟语花香、动物、植物……进入你们的空间与视野,那才是孩子们的天堂。
祝亲爱的孩子们,儿童节快乐!你们可以把父母的命运交还给他们,轻松做回自己。用健康、快乐、善良、爱心满溢的人生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来爱他们、荣耀他们。
你们只是孩子,不用扮演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