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陷阱的底端(西藏观心之旅2012。8)

标签:
东天目山尼泊尔西藏颂钵杨力虹喜马拉雅颂钵杂谈 |
分类: 非常爱 |

整段藏区之行,从青海湖开始,到那木措为止,一路上的旅游景点,有些甚至不是景点,也会被极少数藏胞占领,成为营销阵地。加上还谈不到高超的推销技巧,经常弄得团友们满腹愤懑,畅游之行大打折扣。
比如,路边十几米外卧着一藏獒,如果你举起相机,不两分钟,就会过来一藏族兄弟,说:收钱!10元;一羊头放在湖边,你如果拍到,对不起,50元!路过一雪山脚下,停下拍照,围过来一群藏胞:我们是景点,收费!……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一张明确的告示牌可以表明这是景点,它只是路过的一座雄伟的雪山而已……
最离谱的是青海湖边,那些盛装的小姑娘小男孩,上来围着你合照,完了自然是要钱;只要不给或少给,就会被围攻、起争执,一团友拍完照正犹豫是否掏钱,一小姑娘顺势就坐到地上,开始耍赖,说是团友推的,这下脾气暴烈的团友火了,一分没有,拍屁股走人;青海湖边的每一个入口都被人圈走,5元-100多元的入门费也是牵着绳子拦路的人说了算。看好景色,要付出代价。
也许是因为高原的缘故,旅游发展晚,不太规范,给已经尝到金钱甜头或向往有钱的藏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用自己占据的有利地理环境来换取金钱回报,只是方式和方法不太妥当,往往是先诱上当,后伸手要钱。其实明码标价,公平交易,也许更可以让游客自由选择,心甘情愿。先诱上当,后伸手要钱这种有些笨拙的营销方式,让旅游者容易心理不适,过度反应,因为汉地人警惕性一向甚高,不能被人当傻瓜——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高原反应加上心理不平衡,自然会爆发几次愤怒情绪。何苦呢?挣不多的钱,换来对方一肚子怨气。
当然,看到那些路边扔满了的塑胶瓶、方便面盒、饼干纸、糖纸,我们也应该明白藏胞的家园这些年都在经历着怎样的冲击与变化。这些,与洁净的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湖泊、古朴、自然的建筑……都极不协调。
我们在抱怨藏胞只认钱、到处都是推销陷阱的时候,是否看见这些我们带来的垃圾?是否反省过我们对环境的不友善态度?对藏胞的异样目光与态度?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传播与灌输给了他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在珠峰观景台,一藏族小伙子缠住一个团友,想让他挂一条20元的经幡,半个多小时后,推销的小伙子都快睡着了,还没成交,团友直接给了他20元,请求他:别缠着我,我要拍照,好吗?小伙子这才离开。为了这点钱,他真的付出太多。时间、口舌、精力……
终有一天,他会明白,那个他拼命追求与向往的金钱并不会带来快乐。他和他的同胞们,都只是二三十年前的汉地人,他们不过是在重蹈覆辙。
推销陷阱的底端,只是一个轻戳即破的五彩肥皂泡。但愿这陷阱,还不太深。
前一篇:就算拿到了结婚证,你仍然是小三
后一篇:练师傅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