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漫画大会我的发言实录
(2013-10-02 12:53:49)| 标签: 第七届优势胡蓉漫画文化 | 
 
 
 
 
 
 
 
 
 
 
  接着就是手机平台的展示,2009年时就在日本手机平台上看到了一种漫画在手机屏幕上展示形式,是把原来的“分镜”一格一格分割出来,把对白框切换成像打字幕一样出来,据我所知并没有让漫画家本身来完成这些工作,而是让服务平台的编辑来完成这项工作。
 
  随着手机大屏幕出来后,尤其是IPAD的出现,又可以展示“分镜”的形式了,所以他们马上把一格一格分割出来的形式废弃掉,还原到完整地展示分镜的形式。在2011年左右时,日本大量出现了动漫画,让读者开始有直接的参与感。就是会有震动、音乐,有简单的动作,但是仍还是漫画,而不是动画。
 
  我这次回国后也看到国内的一些服务平台,我们的服务平台像微博等这些东西,并没有想到为了保留漫画这一特殊的分镜方式而服务,不会因为我们的漫画而作出调整和改变,因为平台已经存在了。最近出现的一长条的漫画展示方式,我认为放弃了漫画特有的分镜方式实在可惜。虽然我们中国大陆在创作队伍方面有很大的力量,我们的年龄层也占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这一块,我作为创作人,要为创作人鸣不平,因为没有一个平台为我们创作人服务。平台应该根据我们的创作形式而改变,来充分为展示一种特殊创作形式来实现服务才对。实际上微博上那些长条的漫画,是不科学的。现在这种形式,弄得创作人在为平台改变。
 
  陈格雷:刚才您说到微博上有长条的漫画,您觉得未来几年,中国漫画为核心的表现方法或者核心内容,会走向什么方向?
 
  胡蓉:这些年我一直在想,我们很多作者都是看日本漫画长大的,所以给大家一个错觉,觉得中国漫画像舶来品一样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纵观连环画,我们中国有一个很长的连环画时代,连环画时代,曾经卖到过一千多万册。到现在为止,故事漫画都没有达到这样的现象。当时连环画最好方面是百花齐放,内容包罗万像。现在的创作方向过于单一。我离开国内16年,国内从创作上来说好像没有进步,这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事情。可能在商业活动,包括国家政策,都在支持中国漫画、动漫的发展,但是在创作方向上,这16年是停滞不前的。
 
  第一,内容单一。第二,风格单一。第三,漫画家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大量的漫画家,没有表现出个人思想、个人风格,包括站在国际舞台上,不能够用大声的姿态说出我是中国人。
 
  我在24岁时,第一次站到日本国际漫画会场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你是一个中国漫画家。那时候突然发现,中国漫画家能代表“中国”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怎么代表中国?并不是画水墨或者中国固定白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表现中国思想。日本漫画也有水墨表现,画面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现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这就不探讨了,因为时间有限。
 
  对于我们创作来说,最要抓的主题,就是让我们的创作内容包罗万象,内容也要花样百出。谢谢。
 
  陈格雷:胡蓉女士后面的观点很犀利。
 
  我也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中国漫画这20年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新闻漫画或连环画。另外一种是受日美漫画影响。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和发展。
 
  关于自我个性的问题,其实整个中国在几十年,在迷失自我中寻找自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在未来,中国漫画能真正的表现出中国精神,将来一定会找到自我,谢谢大家!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