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的传承和现状以及发展(2010年6月12日北京電影學院動漫節講座)

标签:
胡蓉连环画中国漫画日本漫画传承文化 |
中国漫画的传承和现状以及发展
后来渐渐产生了一些美术专业人士的加入,连环画的面貌开始渐渐产生变化,尤其是中国的7,80年代开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连环画画家,那时候也是连环画的鼎盛时期。画家有:贺友直,华三川,庞邦本,这里要说到,传统幽默讽刺漫画和连环画本来就是分着两支线在走,但是后来人们研究的时候往往把传统幽默漫画和连环画放在一起,其实我个人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像传统幽默漫画的大师是:廖冰兄,丰子恺,张乐平,方成,华君武等等。我在这里不能一一指明了,传统幽默漫画的大师们和连环画大师们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成就都是巨大的,都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故事漫画,要说传承传统艺术的话,是延续连环画这条线传承下来的。而不是从传统幽默漫画传承的。拿文学来说,就像小说和散文似地,小说是叙事的,散文是叙情的。要说的更加明白一点,传统幽默漫画的分支是产生了蔡志忠,朱德庸,几米,甚至现在的猫小乐。而连环画这边传承了我们的
姚非拉,http://s8/middle/48cb9c4fta73b18bfdec7&690
胡蓉http://s14/middle/48cb9c4fta73b1c9e4abd&690
等。我讲的这两条线的理论,现在还被大众混淆着,比如说:开我们新漫画创作会的时候,往往会请来我们的幽默漫画大师来做讲座,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理念。
我们再来谈谈连环画的致命的弱点吧,在80年代末期,大量的美术专业人士,比如说:尤劲东先生创作的《人到中年》,如图http://s1/middle/48cb9c4ft771f8362acb0&690
以他精湛深厚的油画画技,把原本是大众文化的连环画推到了学术的高度。然后后面的年青一代的美术人士纷纷效仿,大家都在力求画面的精湛,在小小的一方纸上,各自用自己的精湛的画技争相斗艳,追求画面效果,每一幅都可以单拿出来作为艺术品展览和陈列。这个时候的连环画它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原本的意义是,把文字用图形进行简单化的解说,让人更快更便捷的接受信息。尤其是画给一些不懂画也不关心你的艺术品位的大众看的,所以它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正好电视文化开始普及,而且90年代初,日本盗版漫画大量引进中国大陆。但是我仍然认为连环画并没有消亡,它的叙事性、快速和便捷的传播功能被新型故事漫画所传承。画面精美,高度艺术性的方面被绘本所传承。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连环画的分支,这是我的研究观点。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绘本是继承了连环画的画面精美,艺术性强的特点,但是它的产生也符合了时代,就像散文和小说不同一样,它主要是表达一种情绪。就像散文一样充满了随意性,从画面到文字让画家有更大空间发挥。比如说注重画面的画家可以把画面做到华美极致,注重语言文字的随意性的作者可以信手拈来表达一种瞬间的微妙情绪。
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画一些生活哲理,代表人物,如:几米。
如图:http://s2/middle/48cb9c4fta73b28bffc71&690
插图和绘本具有功能性的区别,过去的连环画家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插图画家,为什么说插图和绘本具有功能上的区别呢?插图是给小说和各种文章配上图画,画家必须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下,再进行创作。它的功能在于帮助文字作者更完美的来完善原作品的世界。所以作为一个插图画家,他的个性虽然是很重要的,艺术的高度也是必要的,但是用句话来说,它仍然属于服务行业。它一定要尊重原作,服务于原作,才能给原作增色。绘本在这方面的话,就要相对自由的多。
曾经有人问过我,现在电视、网络、游戏、手机网络这么发达,漫画有一天会衰落直至消失,你也这样认为吗?我的回答是,漫画的形式会永远被传承下去,就像文字一样,不会消失。即使网络时代再发达,只不过是键盘代替了手写,文字作为符号会永远被记录和利用。漫画就比如是图形的符号,它会被各种形式传承、演变,一直被利用下去。以上几点,仅仅是从大的方面提到了发展的空间的可能性,具体怎样来实现还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为中国漫画添砖加瓦,来垒筑中国漫画之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