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漫画的传承和现状以及发展(2010年6月12日北京電影學院動漫節講座)

(2011-07-04 17:24:41)
标签:

胡蓉

连环画

中国漫画

日本漫画

传承

文化

 

中国漫画的传承和现状以及发展

    提到中国漫画的传承,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连环画。也许在座的有很多人和我想得不一样,更多的人想到的也许是日本漫画外来文化的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日本漫画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但今天我要讲的中国漫画的传承,却一定是从我们中国连环画的角度来讲的。

    连环画,众所周知,是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的一种艺术门类,关于连环画的历史及产生,在各个地方资料上也比较全面了,我今天就不在此重复了。我今天要说的是连环画的表达方式,以及它的致命的导致衰亡的缺点。我在讲到这些的时候,也可能能带到连环画历史,比如说,2,30年代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它是跟随电影产生的一种快速商品,当时是一部新电影要开始放映之前,由一些画匠快速的赶制出来,在电影院门口叫卖的商品,当时被叫成跑马书。后来渐渐演变成不在电影院门口,开始正式出版的一种书籍了,但是它带有浓厚的跑马书痕迹。比如,历史题材比较多,画风单一,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啊,看起来画是一样的,不注重画家本人的个性,基本上都是白描,如例图: http://s6/middle/48cb9c4fta73b0c9991c5&690
 

后来渐渐产生了一些美术专业人士的加入,连环画的面貌开始渐渐产生变化,尤其是中国的7,80年代开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连环画画家,那时候也是连环画的鼎盛时期。画家有:贺友直,华三川,庞邦本,这里要说到,传统幽默讽刺漫画和连环画本来就是分着两支线在走,但是后来人们研究的时候往往把传统幽默漫画和连环画放在一起,其实我个人认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像传统幽默漫画的大师是:廖冰兄,丰子恺,张乐平,方成,华君武等等。我在这里不能一一指明了,传统幽默漫画的大师们和连环画大师们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成就都是巨大的,都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故事漫画,要说传承传统艺术的话,是延续连环画这条线传承下来的。而不是从传统幽默漫画传承的。拿文学来说,就像小说和散文似地,小说是叙事的,散文是叙情的。要说的更加明白一点,传统幽默漫画的分支是产生了蔡志忠,朱德庸,几米,甚至现在的猫小乐。而连环画这边传承了我们的

 颜开,http://s1/middle/48cb9c4fta73b11092000&690
姚非拉,http://s8/middle/48cb9c4fta73b18bfdec7&690

胡蓉http://s14/middle/48cb9c4fta73b1c9e4abd&690

等。我讲的这两条线的理论,现在还被大众混淆着,比如说:开我们新漫画创作会的时候,往往会请来我们的幽默漫画大师来做讲座,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理念。

我们再来谈谈连环画的致命的弱点吧,在80年代末期,大量的美术专业人士,比如说:尤劲东先生创作的《人到中年》,如图http://s1/middle/48cb9c4ft771f8362acb0&690

以他精湛深厚的油画画技,把原本是大众文化的连环画推到了学术的高度。然后后面的年青一代的美术人士纷纷效仿,大家都在力求画面的精湛,在小小的一方纸上,各自用自己的精湛的画技争相斗艳,追求画面效果,每一幅都可以单拿出来作为艺术品展览和陈列。这个时候的连环画它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原本的意义是,把文字用图形进行简单化的解说,让人更快更便捷的接受信息。尤其是画给一些不懂画也不关心你的艺术品位的大众看的,所以它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正好电视文化开始普及,而且90年代初,日本盗版漫画大量引进中国大陆。但是我仍然认为连环画并没有消亡,它的叙事性、快速和便捷的传播功能被新型故事漫画所传承。画面精美,高度艺术性的方面被绘本所传承。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的连环画的分支,这是我的研究观点。

正像前面所提到的,绘本是继承了连环画的画面精美,艺术性强的特点,但是它的产生也符合了时代,就像散文和小说不同一样,它主要是表达一种情绪。就像散文一样充满了随意性,从画面到文字让画家有更大空间发挥。比如说注重画面的画家可以把画面做到华美极致,注重语言文字的随意性的作者可以信手拈来表达一种瞬间的微妙情绪。

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画一些生活哲理,代表人物,如:几米。

如图:http://s2/middle/48cb9c4fta73b28bffc71&690
插图和绘本具有功能性的区别,过去的连环画家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插图画家,为什么说插图和绘本具有功能上的区别呢?插图是给小说和各种文章配上图画,画家必须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下,再进行创作。它的功能在于帮助文字作者更完美的来完善原作品的世界。所以作为一个插图画家,他的个性虽然是很重要的,艺术的高度也是必要的,但是用句话来说,它仍然属于服务行业。它一定要尊重原作,服务于原作,才能给原作增色。绘本在这方面的话,就要相对自由的多。

    以上大篇幅地讲述了传承,那么现在我们来讲讲中国漫画的现状。9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新型故事漫画作者,这里面的作者绝大多数是受日本漫画影响成长起来的。但是以我个人为代表,却是绝少受日本漫画影响,是一个从15岁就开始发表连环画的真正的连环画作者,后转型为画漫画的作者。以自己的经验来谈,在进行连环画创作时,一直想对连环画的不足进行改革和补充,对我本人来说,转型为漫画作者,只是找到了更合适的表达方式。98年底赴日本至今,在日本的生活创作之经验,仍然不足以说我是受日本外来文化影响的漫画作者。因为一个成熟的作者即使是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外来文化环境中,也只会取其自己所需。这里引用鲁迅的一句话来说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身处异文化的环境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是能娴熟地借用日本漫画的技法,来表达我们的中国思想,是作为一个中国漫画作者势在必行的应有行为。

    但是我回到久别10年的中国以后,我看到的中国漫画现状是,几乎所有的杂志、出版物都在出版一个年龄层面的读物。从内容的高度来说,完全没有发展和进步,都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曾经连环画的高度。大家一味地只是在强调表现技法上的“中国式”:多格、彩色、四拼一,认为这就是中国漫画。我们且不去深究这10年中的中国漫画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的模式的,大家都知道,四拼一是盗版书当时为了节省纸张,节省印刷费所产生的形式,它肯定没有一拼一的画面看起来那样有冲击力、感染力。我们中国人也会有不需要去考虑节省纸张,节省印刷费,能够充分地欣赏好的作品的一天。而黑白漫画的产生最初也是因为节省印刷费,采用网点纸来表现灰度,就是为了达到一次性的黑色印刷。网点纸的效果是表现的浅色灰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四拼一节省的纸张费用用在在黑白印刷上呢。再者,真正的中国漫画,绝对不是表面形式的问题,我们中国有古老的文化历史,有博大的中国精神,如果能够把这些融入在作品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漫画。我身处日本异文化10多年中时,深切感受到他们岛国文化的不同,比方说,四面临海的岛国,看到海平线的时候,所反映的深层心理一定是孤独无援的。他们向外界发出的信号一定是求助性的,对内部一定是防范性的。而处于地大物博的地理位置的人们,他们看到的是地平线,地平线给人的感受是温暖的、安全的、包容的。所以我以为,世界上的几大古文明都已经衰落或者消亡,唯有中国,还存在和发展着,和她的包容性不无关系。纵观中国的历史,经过了无数次的异文化、异民族的大融合,我想,包容,应该是中国精神的最大特点吧。说到这儿,为什么我们不能借漫画这一形式,来表现我们的中国精神呢?而为什么要一味地纠结在表面形式这小小的一点上呢?

曾经有人问过我,现在电视、网络、游戏、手机网络这么发达,漫画有一天会衰落直至消失,你也这样认为吗?我的回答是,漫画的形式会永远被传承下去,就像文字一样,不会消失。即使网络时代再发达,只不过是键盘代替了手写,文字作为符号会永远被记录和利用。漫画就比如是图形的符号,它会被各种形式传承、演变,一直被利用下去。以上几点,仅仅是从大的方面提到了发展的空间的可能性,具体怎样来实现还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努力,为中国漫画添砖加瓦,来垒筑中国漫画之殿!

谢谢大家!

 

 

                                                        2010年6月12日

                                                              胡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