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NBA风云★诸强争艳 |
NBA赛程新近火烫出炉,众媒体皆倾情关注,却很少有人知道,同一天,NBA劳资双方已悄悄就新协议展开了首次谈判。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次劳资谈判,万一双方意见相左,最后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尽管离现行协议失效还有一年时间,NBA也随时面临着“停摆”的威胁。有美国经济学家早就关注于此,还特意提醒斯特恩,在经济萎靡的特殊时期,多想想1999年出现的意外,如何顺利将球员和球队的利益最大化,难度其实远非想象中那么小。
这次谈判,可能出现的关键性分歧就是BRI的具体数额(联盟篮球相关收入),按现行协议规定,目前球队可以分得BRI的43%,而球员则将瓜分余下的57%。问题在于,基于分配数额不均,越来越多的老板感到无法承受经济重担,仅上赛季,NBA就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球队出现了亏损。所以,资方认为,BRI的数额必须有所调整,期望中的结局是球队和球员各占50%。
当然,球员肯定不答应这么做。表面上,NBA球员无限风光,巨星可拿千万年薪,场内场外都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根据NBA相关“第三方托管”(escrow)协议,如果球员薪水超过一定限额,他们还要将部分薪水返还给球队,这个比例,原先只有8%,现在早已涨到10%。就以上赛季为例,在NBA球员的总薪水中,其实就有超过2亿美元最终被退还给了球队。老板是在亏,但球员何尝也不是在“吐血”为生?
不仅如此,近年来NBA改革了很多条例,每一条都无益于球员收入。比如合同最长年限,从此前的7年变成6年;比如合同薪金最大年增幅,从此前的12.5%变成10.5%;还比如球员可从合同中提取的最大分红,从此前的25%变成20%——反正球队可以借此省下好一笔钱。
但老板就像“周扒皮”,永远不会嫌自己付出得少。他们只知道,联盟的工资帽反传统出现下降,世界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现在不讲价,又待何时?他们不仅希望自己在BRI上的分成有明显增加,更希望顶薪和中产合同的数额能得到压缩,以进一步控制花销。
老板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却绝对不能成为压榨劳动力的借口。球员不是个个大腕,联盟更多球员的合同其实都还在中产以下,养家糊口混口饭也不容易,如果动了这部分人的蛋糕,后果注定会不堪设想。
还是好好回忆1999年吧:当时NBA球员分得的BRI比例只有48%,正是这个原因,才促成了那次慑人心魄的球员大罢工。历史足够后人借鉴,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大家还是期望劳资谈判圆满结束,不然讨论所谓的赛程,无非就是扯淡和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