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林
《鸿门宴》上映一周票房过亿,总体上看没有让观众失望。不过,也有观众认为“力拔山兮”的楚霸王的武戏比重不足,甚至让两大军师张良和范增的文戏抢了风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也没有如人所愿的历史。观看这部史诗巨制,不仅是享受恢弘大气的视觉冲击及血腥残酷的感官刺激,还有就是如何在历史故事中产生共鸣,得到经验和教训。导演李仁港很实际,他讲求的是人性和智慧。这场暗藏杀机的鸿门宴,在刘邦等人的巧妙周旋中终于化险为夷。鸿门宴成了楚汉之争的转折点,也决定了未来刘、项伟业的成与败。

一场鸿门宴,一群历史风流人物斗智斗勇的无声战争。张涵予、黎明、黄秋生汇聚此片,三大影帝同台飙戏。宴席之上角色斗智斗勇,而角色背后,实则是影帝们演技的较量。在这场宴会中,双方的谋臣武将演绎出了复杂而真实的自己,每个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张良,智谋过人,为沛公尽心尽力;樊哙,一介武夫,却智勇双全;范增,为项羽出谋划策,眼光长远,一片忠心;项庄舞剑,更是舞出了鸿门宴的惊心动魄。一场鸿门宴,也在饭局和棋局之间犹疑不定。在刘、项相争于鸿门之时,苦是以刀相见,项羽诚然占有绝对优势,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灭掉刘邦;若是以口舌相争,刘邦则因既得“先入关”之利而居于主动地位,足可以理直气壮之言、机警诈变之智,一举挫败项羽的锐气。当时双方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就是如此的尖锐而复杂,楚汉两大阵营的层层迷局、步步惊心,这给张涵予、黎明、黄秋生、冯绍峰、陈小春等顶尖男演员的内心戏带来极大考验。

作为初登大银幕的年轻演员,冯绍峰出演项羽前让人捏把汗,但在上映后,看其表现,完全不逊其他男主演。冯氏项羽的一笑一颦,一招一式,都显得霸气十足。挑战西楚霸王的角色,对于冯绍峰来说绝对算是一次“从肉体到心灵”的巨大挑战。项羽的优点就是他的缺点,那就是项羽是个贵族。他用贵族的心态和礼仪去对待小人刘邦,充满了英雄梦,他要的是敬仰和气概。在故事最后,项羽兵败,四面楚歌。正所谓骄兵必败,项羽和虞姬双双于乌江自刎。总而言之,冯绍峰版项羽很有亮点:一是在外形气质上接近人物,二是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抓住西楚霸王的灵魂。正如李仁港评价,“冯绍峰在《鸿门宴》中的表演很有层次感,就是‘霸王附体’,相信他可以将每一位观众都带入到人物的情景之中”。

黎明版的刘邦很复杂,有心计、善猜疑,是个可以共患难,却不可共富贵之人;他被视为市井鼠辈,不如项羽般拥有高贵出身。但政治上的成功者,必定是人性上的胜利者,人格上的魅力者。其实,刘邦是隐忍的,透彻着智慧的。刘邦也有不少优点,或者说具备一个成功政治家的素养,比如他知人善用,明哲保身,既能委曲求全,也能谋善断,如他赴鸿门宴前,虞姬提醒他说“你知道这赴会的代价吗”。刘邦虽知这是条不归路,但也大义凛然赴会。有影评人说,黎明这次总算是开窍了会演戏了,把刘邦的复杂,都用眼神演了出来。对于刘邦这个特殊历史人物,黎明是这样解读的:“每个人都内心世界都有不良因素,只演出刘邦怎么狡猾,并不是导演想要的。我相信刘邦也没想到自己是这样的人,他只是一念之间做了决定,赴了鸿门宴,项羽也是如此”。

还有这种感觉,《鸿门宴》中的主角非刘邦、项羽,而是两位军师张良和范增。看似谋士之间的对弈,实则是双雄争夺天下的谋算,情节紧张刺激。两大影帝张涵予与黄秋生的对戏,绝对吸引眼球。范增是个看透事局的人,他在接受张良挑战之前就明了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对张良说“你我非要对弈不可吗”,但范增无法置身事外,而且他也太喜欢下棋,入局也是迫不得己。其实,这种极静的文戏要演出豪比千军万马的对抗,这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极高,也只有影帝级的人才能做到,因此李仁港请来了金像影帝黄秋生演范增,内地影帝张涵予演张良。或许范增知道项羽会败,故意留下锦囊作为一个杀手锏。总之,这局棋张良没有赢到最后,狡兔死走狗烹,难逃的命运。范增死时说了一句话最后才说道,那便是两败俱伤。

鸿门宴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才是计谋大战及生死大战。其实李仁港版《鸿门宴》,就是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找一个点、一个角度有取舍地放大给观众看,从中得到反思、自省。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隐含了项羽壮志未酬的遗恨,英雄末路的凄凉。不以成败论英雄,是非成败,都成为历史云烟,唯有那乌江之水,在款款诉说霸王别姬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