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品牌达到国际品质需要多少年

(2011-09-27 11:50:03)
标签:

汽车

自主品牌

车型

发动机

销量

高端

分类: 轮语车说

                                                      □快活林

    很多汽车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能脱胎换骨,与合资品牌、世界品牌平起平坐。近日,比亚迪一位新上任的高层称,“要把产品质量做到国际水平,同时价格适应中国国情,这才是自主品牌”。有梦想是好的。试问,若干年后,是达到现有国际品质还是那时的国际品质?当然,不管是自我激励还是自吹自擂,方向方式方法比梦想更重要。“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就是“做到”。

    其实,我们憧憬自主品牌腾飞的同时,还总是在为销量纠结,为利润迷茫。也就是,我们一味求量而忽视质。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了352万辆,同比下滑了一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则是下降了三个百分点。要想自我改进,似乎只有圈地运动、占领地盘,才能心安理得搞科研。有道是,量变才能实现质变。但在汽车销量问题上,量的变化缘于“质”。任何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都不代表品质的提升。在近年消协受理的汽车投诉中,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值得肯定的是,过去十年,我国自主品牌车型的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逐步提升。尽管合资品牌仍牢牢占据高端及豪华车型市场,但在紧凑型、入门高档中型车和微型客车这三个细分市场,自主品牌车型表现上佳。掂一掂分量,我们进步指数与市场份额,究竟是多少?前进一米是进步,前进100公里也是进步,只是意义不同。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世界品牌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由于受技术、制造及体制等多方面的限制,自主品牌只得立足经济型车发展战略。不过,合资车型价格的逐步下压,使我们在价格战上受挫。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国际汽车企业强占中国市场,凭借强大的技术和品牌实力,加之投入人力物力,亮出本土化运作理念,使自主车型如坐针毡。从内部环境看,上游零部件质量不过硬和装配不当,导致价低质劣的零部件流入生产体系,严重影响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整车质量。为求突破,很多自主车企纷纷转型,或推新车型。2008年开始,吉利、奇瑞开始探索多品牌运作,企图走一条建设高端品牌之路。但是,改来改去,变来变去,成熟车型少之又少。甚至为了获取利润,不少车企采取低价,牺牲品质和安全性。产品稳定性是制约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这个现实问题,我们还一直徘徊期中。

    打造一款优质车型,除了提升品质,还有就是扩大知名度。在我国,消费者似乎对自主品牌车型不冷不热,关注焦点还是集中在合资品牌。调查来看,“缺少知名度”,及“技术不过硬”,是自主品牌失宠的两大主原。有这样一个定论,那就是高端技术的不成熟,先是制约了销量的增长,然后成为品牌形象提升的最大障碍。要想提升品牌知名度,只有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才是决胜关键。自主车企必须从“以用户为核心” 的角度出发审视和解决车主遇到的问题。品牌价值源于市场,即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信赖、及推崇。取得上帝信任,才有良好口碑。事实证明,可靠的品质、超值的性价比及从品牌形象到车型品质等方面的提升,才是一个品牌走向成熟成功的表现。此外,加大新品开发步伐、推广的力度,也是提升口碑的一大因素。不过,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在营销、推广方面还做得不够。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来不缺少梦想,给人无限期待,今年一汽集团重新梳理了品牌架构,采用子母品牌及“品牌大并网”新思路;广汽集团则从高端入手,快速切入中高级市场;东风在不断推出新车的同时,计划用20年的时间在世界的汽车舞台上做到主流。有关预测说,中国车市还可以稳定增长二十年左右。但这些年中,自主品牌将与合资品牌展开更强劲、更残酷的竞争。行业人士认为,自主品牌的崛起必须依靠品牌提升,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摆正姿态,积累整车开发技术的沉淀。要清楚看到,技术层面的差距,非几年时间就可以追赶得上。而掌握轿车底盘、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发动机管理系统四大关键技术,更不是一蹴而就。20年,我们陶醉自我发展,殊不知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自主品牌达到国际品质需要多少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