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活林
本以为这两日,《萌芽》和郭敬明的“约稿门”事件、郭敬明和韩寒之间的“暗战”应该结束,但新浪首页又蹦出个《郭敬明:骂我可以,别骂我粉丝》的回贴,又使得这一战争继续升级。有些网友糊涂了,有的粉丝糊涂了,有的专家也糊涂了,为什么总会搅和不清呢?其实很简单,名人间的事只要缩小去看,一切就会云消雾散。而这不过是一场狭隘主义者之间的暗战。
表面上看,郭敬明第一次在博客上的申明,无非是在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不是因稿费问题所致;而韩寒呢,也发出“七不原则”,力证自己不向“钱”看,也是个好孩子。但最后呢,却闹得不亦乐乎。
究其根源,最初本没有韩寒的事,就是因郭在其声明中的聊天记录里提到了韩,“现在韩寒、悦悦稿子都到了……”“我就是要保证质量”。而让韩寒心有不满:哈,小子,你把我也捅出去了,就好像我看中那两钱似的,并且应付了事急于交稿,没你认真。于是,马上在声明中指槡骂槐直指郭敬明,把他比作《圣斗士星矢》里的阿瞬,假装坚强,实则脆弱;又通过骂其粉丝,“他们傻,幼稚,没有是非观,心智就不齐全,发育就不完善”,变相指郭的做法幼稚、荒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不投,性格不合,粉丝和偶像怎么能走到一起?就好比,我对你没“意见”,但我却背后骂你家孩子,或在小区里偷踢两脚你家的宠物狗。这,同样是一种“不满”的表现。
接下来呢,越抹越黑。郭敬明在最新的声明里极力辩解,“抱歉。那个幼稚的我,早就死了。”并且“敬告”韩寒,“不要因为讨厌我而去讨厌我的读者……矛头可以直接指到我身上……因为毕竟是他们对我们的喜欢,引起了你的嫉妒,不满……”
看着两个80后年青作家代表拉锯战似的“口水仗”,我笑了,笑他们的“狭隘”,“心智上的不成熟”。就如行文前所提,了解名人间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缩小去看,否则你就会眩晕,不知是非。缩小去看就是你从人性角度和人的本能欲望去看。某作家说过,女人间争吵,比的是刻薄;男人间争吵,而是一种逞才。而逞才的结果却是进入狭隘的胡同。韩寒和郭敬明,因为他们是名人,又不得不收起凡人的尾巴,而去含沙射影、文雅地指责、谩骂。你来我往斗个不停、猜疑不断,似乎都在极力捍卫自己的声誉,可实质上却是把他们的狭隘心理暴露得一览无余。无非是这些,谁还能把它“升华”为什么样的格调呢?谁都会走进狭隘的误区,只不过在亿万网民面前“抖”了出来,有些不敬不雅。
其实造成郭、韩这种“狭隘”行为是有原因的。一是自身原因。八十年代生人,生活条件比以往要优越,又多是独子,造就了一种唯我独尊、不甘人后的性格,长此以往,以致容不得别人比他强,容不进半句批评(当然,我指的是部分人)。郭、韩都乃文坛偶像才子,情感上讲,他们谁都不甘尾居对方。二十几岁的年青人,一直在呵护下成长,挫折感很少,稚嫩的肩膀又往往扛不住炒作的重负,因而他们对外界又天生有着一种敌意和戒备心理,所以一遇到事情就会把孩子气的一面表现出来,做法可笑、荒唐、幼稚。二是文人自身的敏感性。文化人一般都敏感、多虑,用个中性词形容就是“狐性多疑”。他们在对文字的拿捏上,炼字功夫是很强的,所以研究来研究去把自己也“炼”进去了,以至搅拌不清,最后也成了“混合物”。
前面所提均是“狭隘”形成的主观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这就是某些看客的“围猎”行为。围猎是时下一种比较流行的休闲玩乐方式。在大森林里,若干人拿着武器,张牙舞爪地驱赶着猎物,或以食物诱惑,一步步把它们逼上事先设置好的绝路,最终,路越走越狭隘,猎物离陷阱或猎捕器愈来愈近,结果,看到的是绝望的猎物在那里舐舔着鲜血淋漓的伤口,而猎人们却在一旁得意忘形的爆笑。是某些人设置的“陷阱”,让郭、韩走上狭隘之路,成为看客猎物。
韩寒和郭敬明都是名人,但他们还不是圣人。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超脱、释然的境界。记得某圣人说过,走在路上,如果有人骂他一句,他根本不会回头争辩。因为,他觉得跟这些无聊的事无聊的人扯闲淡没劲、太不值得。而平常人呢?别说骂上一句,骂半句也要为自己挽回点颜面,否则心里难以平衡。当面对不公和伤害,圣人一般需要三分钟就可以将这些事包容、化解,高人则是三小时,名人兴许是三天,而庸人则需要的时间则更多,这样看来,韩郭两才子出现“暗战”局面也很正常。
请阅读本人近期稿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