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焰
赵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15
  • 关注人气:1,5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从未消逝

(2011-07-19 16:25:46)
标签:

文化

分类: 相关评论

徽州从未消逝

---《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丛书出版手记

 

朱丽琴

 

作为一名安徽人,多年以来,对于徽州的直观也仅限于几案上的一方歙砚。直到近两年,随着我们开始涉足市场书,不断地接触省外同行朋友,他们对于粉墙黛瓦的徽州的迷恋,对于烟雨空濛的皖南徽州的向往,都激发起我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开始向内,去关注其实对大多数安徽人来说并不算了解的徽州。

 

相由心生,心灵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吸引你愿意去渴望的一切事物。当我向内,当我努力寻找徽州与图书的契合,赵焰及他的新书走入了我的视野。与赵焰先生的相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他具有典型的徽州人内秀的特质,话很少,而我一惯也有不刻意的自然风格,加之赵老师的名气以及众多出版社的青睐,也让我顾忌在想法不成熟下主动的不合时宜。所以直到第三次在饭局上,与赵老师坐在一起,他说起最近已将《老徽州》写好,该书是他在十几年搜集的老徽州老照片基础上写作而成,让我顿时眼前一亮。很自然,也很顺利,从《老徽州》到组织“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从到赵老师办公室取书稿到排版、到出版,我和赵老师都是三言两语解决问题,整个出版过程像我现在开车的感觉,非常流畅。流畅的幸福感建立在赵老师的大家风范上,无论是书稿的处理,还是合同的签订,赵老师的超然物外、不计得失让我时时感觉幸运。这也使我随时给编辑灌输编辑职业价值的言说增加了又一生动案例。做编辑的乐趣与价值,正是这些大家风范的作者让我们在做好书的满足之余,多了做人与做事的体悟。

 

    赵焰是勤奋的,他在繁琐的报业管理工作之余,坚持写作。“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是他在近几年内从不同的角度对徽州文化的全面解读。是对别人喝咖啡、打牌等等零碎时间的合理利用。正如他所言:写作已是他的生活方式。写作也构成了他的生命尺度,延长了他的生命长度。赵焰的文字是空灵飘逸的,这个特质决定了他的文字的美。而难得的是:空灵下的哲思,飘逸下的厚重。在康德的二分中,美与崇高是对立的,两者也是难以调和的。而我一直也持非此即彼的思维:文学中有的是美,她像婀娜的女子,可以欣赏,如庭前观花;哲学有的是崇高,他像智慧的老者,用他那善良的眼神关爱着你,有如登山,让你渐渐站高,风景无限。可是“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5本书打破了我的偏见。以灵动清新的散文笔触,穿过时空的隧道,通过一物件、一副图、一个人……打开通向遥远徽州的记忆。厚重的历史感、对徽州文化的哲思就穿插在美丽而略显忧伤的文字中。文字是他排遣乡愁的方式。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徽州,也是地灵人杰的沃土。这里,文化名人灿若星河;这里,徽商贾而好儒,成就一代辉煌。徽州文化虽然是地域文化,但它代表着中华文化在南宋以后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徽州文化,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对徽州的记忆与怀念,已不是徽州人的个体行为。对徽州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也已是海内外学者的共识。徽州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它的辉煌与衰落,本身有很多可以沉思的东西。赵焰的学者本色也体现在徽州系列书中对人、对事时而忧伤的观感中。比如他对徽州人性格狭隘、自私一面的解剖,对宗法社会造成扼杀人性的道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缺陷的自省……无不透露出一个学者的努力。正如赵焰在书中所写:“在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蹒跚在徽州的山水和历史之中,我的眼神闪烁着单纯,也闪烁着智慧,其实单纯和智慧是连在一起的。我看到了青山绿水,看到了坍墙碎瓦,也看到了荒草冷月,更看到了无形的足迹以及徽州的心路历程。”

 

对赵焰而言,徽州从未消逝,它只是和流逝的时光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