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美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走向,那就是力图用胶片来反映死亡和人性。去年奥斯卡奖电影《小说人生》就是演绎死亡故事,那个未得奖但好评如潮的《远离天堂》,也是说的面对死亡的人生故事。2004年公演的好莱坞电影《21克》,同样也洋溢着一种死亡的阴影。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的是《21克》,喜欢它的沉郁、忧伤以及无从诠释。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吧,像一个不可捉摸的片断,像一个随风飘逝的哑谜。
好莱坞也许是最不把人命当人命的地方了,每天,在轰隆隆的炮声中,在撕杀声中,在子弹的对射中,哪有闲暇去品咂死亡的下午茶呢,但现在他们这样做了,而且做的还特别好。也许,在浮躁了很多年后,在人类历史进入第21世纪的时候,连好莱坞也意识到沉静了,它也开始思索一些关于人本身的问题了。毕竟,在撕杀与混乱中,是很难见庐山真面目的。
这部《21克》的男主人公由肖恩。潘饰演。肖恩。潘可以说是演得天衣无缝。这个家伙阴鸷、神秘、性感而粗鲁,在他身上,似乎集中体现了死亡的一些特点,或者说,在他的身上,集中表现了死亡越来越清晰的面目。是的,也许就是这样,死亡是粗鲁的,它决无道理可讲,突兀而善变。另外,死亡还是性感的——我一直猜测的一点是,也许死亡是与性联结着最紧密的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在性的很多表现方式上看到死亡的影子,比如高潮到来的时候,那种极端的空,似乎只有死亡,才有那样彻底的幻灭感。
据说,21克是灵魂的重量,一个人,在咽气后,要比生前轻21克。灵魂出窍而去,21克正好是灵魂的重量。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与21克联系在一起。想想真是可叹,生命只有21克呀!躯体当然是有重量的,但那是皮囊,只是生命的暂栖之地。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为什么那个教授在换了心脏之后竟然会如此痴情地爱着那个心脏主人的妻子呢?除了感恩,应该还有刻骨铭心的东西。心脏应该是保持着某种记忆的,或者说,思维存在于大脑中,爱存在于心中。比较聪慧的大脑里,心才是简单的,也是本质的,爱情之类的东西,总是躲藏在最根本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墨西哥人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也即《爱情狗娘》的导演。西班牙语系的墨西哥人永远有着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他们似乎是天生的小说家。不像中国人,做的最好的就是散文和格律诗。这是思维习惯决定的。或者像德国人的理性以及古希腊的哲学。当然,还有法国人的生活态度,美国的工业文化,以及日本隽永的禅意。
关于死亡,每个人似乎都有无数的话要说,但又无从说起。对于彼岸又如何能指指点点呢?也许,还不如沉默。一沉默,忧愁便如夜晚的幕色一样漫上来,掩没你,吞噬你。你别无选择,你会真正地感到,人生就是苍凉无比,甚至连表达也那么无助,那么苍凉。
“耶稣不是来解决我们的痛苦,他是在给予我们消受痛苦的力量。”这是《21克》想要告诉我们的,它还想告诉我们的是:“21克是一堆硬币的重量,是一只蜂鸟的重量。。。。。。”人的本质,就是这样的轻若鸿毛?
整部片子是那样的沉郁。那种结构、片段、断章,就像是一块本来完整的彩色玻璃,把它扔在天空,落在地上,它的碎片反射在阳光之下,五彩斑斓。不要问这些碎片从哪里来,但只要能够看到它的波光潋艳,就已经足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