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元旦那天烧了一碟挺满意的菜肴:麂肉山珍锅。将麂肉和猪肉混烧,放入冬笋、干豇豆。因是沙锅文火,所以味道特别鲜美。麂肉不是寻常菜肴,品性是香。加入猪肉,尤其是五花肉,主要是为了增油,是除去野味的土腥气。为了增加山珍的纯粹性,不加其它东西混杂,只加冬笋和干豇豆。冬笋味鲜,这是麂肉所缺的,正好添加;而干豇豆正是扬麂肉这长处,增香。所以此番大混合合情合理,也能扬长避短。
平日有闲,总喜欢大家摆弄些菜肴。烧菜,其实并不算一些很复杂的活,总的原则是: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一些按照些原则即可。但烧菜的感觉非常重要,感觉准了,咸淡重轻都很适宜。这种感觉从某些方面跟艺术感觉也是相通的。菜烧得好坏似乎跟心情也有关系。曾看过一篇小说,池莉写的《绝代佳人》,讲两个女知青迷路之后遇到一个鬼,这鬼是一个老知青。老知青招待小知青时烧了一个菜:“绝代佳人”,就是晚秋的茄子炒辣椒。因为有着浓浓的相逢之情,所以此道菜味道绝妙——好多年后,两个知青再怎么试验,也找不到那份绝佳的味道了——这是说玄了。但烧菜时确实需要一种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恐怕是味精所不能代替的。
朋友们说我的菜烧得不错。其实我只是有意无意地把它当作一件事来做,算不得太投入,有点“非想非非想”的意味。烧菜做饭,毕竟是自己的事。很多年下来,天天做了,保持一种较好的态度,就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对待生活,实际上与烧菜的“理”是一样的。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少年时,热情高涨,劲儿太冲,所以要投入点理智进去,算是败败兴,去掉点莽撞。中年之后,心态平稳了,甚至寂寥了,这时要投入点热情,进去点味道,人生才会变得有滋有味。。。。。。当然,有的时候要加点糖。。。。。。目的还是使自己的人生犹如一盘好菜一样,看起来色泽鲜美,品起来滋味悠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