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味芬芳 |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说徽州的面点不太行,现在想起来,那全是因为徽州人将面点作为干粮,而不是将之作为“小吃”的缘故。“干粮”与“小吃”是不一样的,“干粮”的主要目的是管饱,能吃饱就行;而小吃就明显地带有“休闲”的成份,吃“小吃”不是为了饱肚子,而是为了品尝味道。有一点为吃而吃的成份。
歙县人会做饼大约是跟家人常常要离开有关。以前的徽州家家都有人在外经商,出门步行或者走水路,总要好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无疑,面饼之类的干粮是必不可少的。 “干粮”的性质很明显,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又由于徽州人自古以来比较勤俭,生意和功名上的事太多,做人也比较严谨实在,很少烂漫气质和闲情雅致。加上男人们大都是“下新安”去了江浙,家里只剩下些老人妻子。所以很少有人倚着茶楼喝早茶听琴吃早点什么的。小吃发达的地方,比如说成都、扬州、芜湖等地,那都是因为那里的民风相对飘逸一些,多闲时、闲人和闲情逸致的缘故。因为闲,所以吃东西就有一点赏玩的成份,相对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要求高, “小吃”就产生了,也就越做越精妙,变得远近有名了。
周作人在谈到故乡的食物时,好像也曾说了自己家乡的人是绝少“闲心”的。这就对了,其实徽州人和浙江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象的,都是勤劳节俭,精于算计。但比较而言,徽州人又要比浙江人更实在一些,更象乡下人,闲情雅致还要少一些,因为徽州相对于浙江是个“小地方”。正是因为地理和人文上的这些因素,也就导致了这些现象的产生。
人应该有一点闲心的。徽州人就是缺少一些轻灵和超脱的气质。势力和算计的东西多,虚心和别致的成份少。这些都是文章以外的话题了,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