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创造力·生活
(2010-05-20 21:40:47)
标签:
魔术创造力休闲 |
分类: 心情物语 |
鬼使神差,我好像被卷入了刘谦的魔术旋风,一如当年被聂卫平卷入围棋旋风一样。
去年的春节一过,我就在三八节的舞台上表演了三个小魔术,那是完全孤立的几个表演;今年的五一节,我又把明日环的四个小魔术串在一起,加上了一些故事。
往返上海坐动车,不时掏出橡皮筋、戒指之类的在手上把玩,竟也能吸引到观众。最好笑的一次,我正让一个小男孩看得入神,没想到我背后还站着他父亲,他更是好奇,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临下车了还念念不忘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告诉他们手法,只是多演示一遍——尽管这违背了魔术师的第二法则。
这就是乐趣,不过这个乐趣在家里得不到,因为我在家里表演就必须违背魔术师的第一法则——告诉他们魔术的秘密。要知道,江湖一张纸,戳破不值半文钱,嗤!原来这样,没什么了不起!这样我就得不到表扬了。更不能在家里表演重复的魔术,因为我还没开始,开开贝贝就会嚷起来。
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迫使我不断拿出新的魔术,好每次回家带给他们惊喜——尽管很难实现。一旦你全心投入一件事,你就会有不同的体会,也会得到不一般的乐趣。我玩魔术的乐趣就是,充分感受创造的乐趣。
魔术的效果,来自于让观众的想像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魔术设计者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奇思鬼想。我在学习魔术的过程中,不得不赞叹设计者的伟大。这里,创造力虽然是别人的,但自己也可以深刻体会。而且熟能生巧,相信有一天,我也能自己独立设计一些新颖的魔术。
我体会更深的是,魔术效果更大部分来自于表演的过程,包括情节设计、语言、语调、肢体动作、节奏把握等,而这一些又恰恰是一般魔术教学的书或者视频里没有或不重点说明的。同样一个魔术,同样熟练的技法和道具,不同的人表演,效果会千差万别,就是这个道理。
这其中,情节的设计,与写作能力相关;语言语调节奏等的把握,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多种技能,都是我所感兴趣的,故而相信,我也可以展示一些魔术的魅力。
尽管我很希望从魔术揭秘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同时我也很反对魔术揭秘,因为这样扼杀了大家享受魔术的乐趣。刘谦不怕揭秘,他有超强的魔术创造力,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不一样了,在表演时被别人当面戳穿毕竟尴尬,需要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才能控制住局面。当然,这也是一种动力,迫使你提升应变能力并且拿出更好的作品。
生活中多一些魔术来点缀,会增添许多乐趣。每个人都需要惊奇,包括魔术师自己。精彩的人生,必然伴随着魔术般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