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古道

标签:
括苍古道缙云旅游 |
分类: 生活轨迹 |
一本《括苍山恩仇记》让不少人知道了缙云这个地方。括苍山脉横亘在仙居、临海、黄岩、永嘉、缙云各县,是灵江水系与瓯江水系分水岭,风景秀丽,旅游胜地。
周末无事,几个同事约到S家,计划徒步走一走括苍古道。
在公路修通之前,括苍古道是连接缙云和丽水的官道,从缙云东渡镇樊庄开始,一直到丽水市岩泉村为止,迂回九十里,是历史上文武百官从处州(即丽水)到缙云的必经之路。括苍古道据传修于唐末宋初,当时的处州司马、大书法家李邕(音yōng)提议于此地兴建道路,并由商人冯大杲(音gǎo)具体实施建造。
S告知了一个不同于官方记载的地方传说:冯大杲(下称“冯公”)是一名义士,经常劫富济贫,因见乔国老的孙子为非作歹,愤而出手。出事后来到缙云,一边卖药,一边传授武艺,徒弟上百人。缙云钱粮官之子王林要强娶王芪盛女儿王凤凰为妻,冯公出手打伤王林的奴才,王林故意打死奴才,诬陷冯公被捕入狱,押解处州审理。那时去处州有一条经新建镇的大路,押解冯公的差役郑五、王六也是冯公的徒弟,问师傅怎么走?冯公说:“那太远,我到处州卖药新踏了一条路,过东渡、荆坑只九十里,要少六十里。我们分开走,在处州堂门口会面。”结果冯公比解差还早到,即自行投案。审理结果,处理了王林。太守跟冯公到缙云,果然比大路近得多,即令缙云县令征集民工用石块砌道。为了纪念冯公,现在S所在的荆坑村还有一座冯公庙。
古时的驿馆
天气比较凉爽,清晨的微雨把山里的空气浸润得更加清新。山路曲折回环,最初一段是水泥路(近年修的,纯属破坏古迹,可惜了),接下来一段石头路,每块石头干净得好像有人精心刷洗过一般。还有一段是泥土路,布满苔藓,看起来似乎是铺了一层绿色的橡皮泥。
山路随着山势起伏,两旁山茶花特多,不时还能看到一两株映山红,在一片翠绿中显得分外娇艳。有些山花的花蜜特别甜,于是有几位用草折了吸管,成了吸食花蜜的小蜜蜂。有的则寻找可食用的野果,酸的、甜的都有。
途径一个小村子,无人居住,只剩下断垣残壁,夯筑的土墙和梁柱无语站立,又似乎在诉说昔日的繁荣。
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桃花岭,因冯大杲的缘故,又名冯公岭,这里是缙云和丽水之间的最高点。此时天也放晴,岭上几株巨大的银杏在阳光下亮黄而灿烂。三个中年人各自端着一个大炮筒(长焦镜头)对准树下,一动也不动;树下一位黄衫村妇不慌不忙正在整理砂石——这倒成了一幅颇有意思的图画。当她正准备弯腰挑担上肩的时候,一片咔嚓声突地响起来,连绵不断,一直持续到她消失在村头狭窄的小弄里。
邂逅“色”友
问了以后才知道,他们都是丽水的摄影爱好者,为了这七株400年历史的古银杏构造最完美的图画。正聊着,他们忽然又端起了相机忙碌起来,原来我们一帮人开始了爬树表演,年轻的身影在400年历史的古银杏的映衬下,张扬而富有活力,正成了几个镜头的猎物。
桃花岭海拔690米,有村名隘头村,也称为桃花隘,有“桃花云里过,隘头半天高”之说——古人也太过夸张。
相传冯公岭原也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岭,一天,一位仙人经过此地,见一老农一边在车水灌田,一边唱着山歌,煞是快活,便上前搭话,并告诉老农自己是仙人。老农自然不信,但说要是他在一个时辰内让这光秃秃的山岭开遍桃花,就信服他。仙人随即在路边折了一枝桃花,然后飞身上了山岭,朝四面八方吹散花瓣,顿时,漫山遍野,千树万树,桃花怒放,蜂绕蝶舞,十里流香。从那以后,秃山岭就变成了桃花岭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现在不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却有很多枫香、桂花、樟树、罗汉松、苦栎、樱桃等树目。
穿过隘头村,就是桃花岭的最高点——桃花洞。桃花洞不是一个洞,而是是桃花岭的隘口,这里有一个崇景寺,寺里供着关公塑像,左边是白面关平,右边是黑脸周仓,红脸关公头戴王冠,端坐正中。据说这也是全国唯一坐着的关公像。
这里当然也有桃花仙子的塑像,更有桃花仙子的传说,可惜我照片中拍得不全,就不转述了。
穿行在古村落
回程走错了山路,绕了大半个山,到得S家时,大家已是饥肠辘辘,自然中午的菜饭和土鸡变得美味无比。
附
别看这里偏僻,也不乏文人墨客的足迹。这里转摘几首古人的诗文如下: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岩窦汇山麓。飞流溅沫冰雪寒……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寓同车书。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此山俱。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这是南宋李洪在《前行路难冯公岭作》一诗中徒步括苍古道时所作的一首诗。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晴山高耸雨山沉,起爱天晴游爱阴;一种清淡浓苕峣,王维能画不能吟。”这就是清朝大诗人袁枚过桃花岭时的感受。
明朝诗人陈子龙如此描写桃花岭:“飞折桃花隘,雄关已近天。山川沉颢气,闽越辨苍烟 。梯壁成阡陌,披云得市廛。回看下方路,雷雨万峰悬。”
清朝朱球《桃花隘》:我行何跋涉,尽日越崇岭。曲曲桃花隘,山回阻且畛。太谷多变迁,层岩非一境。鸟道绕空林,羊肠贯绝顶。远望转生畏,独立俯畦町。人烟起我前,迢递行难尽。流云溼空囊,翠微在袖领。山雨无端倪,晴阴异俄顷。我生多屯邅,岂独履道窘。长叹高峰颠,何由反便静。
清朝处州知府萧书《桃花洞》:西风瑟瑟逢秋仲,万山拱卫遥相送。高若登天下坠渊,人行俨如鳖在瓮。蜿蜒直上三十里,举头忽见桃花洞。一夫当关势莫开,北门锁钥瓯越控。乃知奇险本天成,那虞铁骑十万众。苍松翠竹满山岩,此地大可栖鸾凤。石罅时有流泉鸣,山寺遥闻人语哄。想见桃花盛开时,香风一路莺燕弄。古寺重兴佛眼青,诞保我民无怨恫。盛景未得尽流连,深悔此行太倥偬。
元朝陈高的《过冯公岭》:绝壁倚霄汉,千峰势如驰。何年五丁士,凿石连天梯?萦纡不可上,仿佛登峨嵋。白石齿我足,霜风吹我衣。前途正迢递,我已筋力疲。寒花道旁开,幽鸟林间啼。仿佛俯自慰,少憩日已西……
可见古人比今人可要浪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