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改善力
(2009-07-01 20:59:19)
标签:
改善力杂谈 |
分类: 杂货铺 |
[公司管理人员正在学习《丰田式改善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我写的不是读后感,不过也与此相关。]
每个行业都有其特点,光源制造行业,尤其是荧光光源制造行业,对于资金、技术、人才的要求都比较高,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比较高,因而留在这个行业的玩家都是专业的、而且是背水一战,自然,竞争就会异常残酷。
建立竞争优势、赢取市场是每个企业的追求。山蒲为此作了很多的准备: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行业专家等等,我们在每一处可以武装的地方下力,也因此积累了一些优势。
不过,真正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往往是软性的东西,改善力就是这样的一种软实力。如果具备强大的改善力,山蒲不仅有一个好的起点,还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样的实力,是任何竞争对手都害怕、想要、而不一定能够得到的。对于山蒲来说,改善力无比重要。
但恰巧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我这样说,一定有很多人不赞同,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进行设备改善、工艺改善么?是的,我们有在改善,但和我们成长速度所需要的改善力相比,还相去很远,和我们改善力的潜力相比,相去更远。
是什么原因埋藏了我们的改善力?以我的观点,以下三个因素阻碍了改善力的成长:
一、我们轻视了对手。在品质、技术、设备上,我们有很强的自信,这种自信帮助我们赢取市场。不过,无论多自信,都需要有一颗谦虚而又善于学习的心。实际上,每一个对手,哪怕规模、“档次”比我们差一截的对手,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敞开胸怀让大家来参观,我们更需要创造一切机会去了解并学习别人。
二、我们轻视了员工。我们会在口头上很重视员工,但实际做得还不够,做得不够的不是薪酬(也存在),而是对一线员工的尊重与鼓励。从智商角度,一线员工不一定输与管理层,但为什么我们得到的有价值的提案改善还不够多呢?从参与弯管机开发与调试的经验来看,一线员工是有很多想法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就浪费了巨大的财富!
三、我们轻视了我们自己。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过去的经验有好的一面,但也可能禁锢了自己。我们如果根据昨天的实际成绩来想象明天可能的成就,这样下去,会一天比一天矮,人生价值无从体现。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目标。如果有标杆,我们就要找好的标杆,如果不好找,那么就大胆地给自己立一个有足够挑战和想象力的标杆。当有一天我们实现目标的时候,回过头来才发现当初在一个小土堆前面战战兢兢是多么地可笑。
我们是否有这三方面的忽略,可以通过问以下三个问题便可得知:
1)
2)
3)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不能给出自信的肯定回答。的确,这些是我们的薄弱之处,也因此,束缚了山蒲的改善力。
被埋藏的改善力如何发挥出来?当然,我们首先要打破以上三个束缚,心力做到。具体如何去做,《丰田式改善力》给了我们一些参考,要借此发挥作用,需要我们的悟力。
《丰田式改善力》是一本很务实的书,就像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长者,在非常细致地教导我们。虽然没有去列什么具体的工具和表格,但书中每一句话都很平实。初一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语言,没有什么高新的理论,没有什么奇巧的工具,但如果真正做到,其力量是显然的。做到的前提,就是我们要用心地去体会,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去体会。
我看了每个人的读后感,大部分人都列举了具体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这非常好。不用谈很多,不用讲大道理,只要有感悟就行。这本书也不是这一次写了读后感之后就结束了的,管理层需要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感悟、并用之于实践。相信很多理念我们也是有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那么已有的就通过印证更强化我们的信念,还没有的就通过实践来体会。山蒲最终会形成自己的特色能力。
有了心力和悟力,结合实践,就能形成我们不断改善的能力。而这种改善力,才能让我们真正能够长时间领先于行业。
关键在于行动。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在早会、周会、员工沟通、问题分析、流程改造、提案改善、客诉处理等各个方面看得到这本书的影子,看得到改善力,甚至在举止、神态、闲聊等都可以感受得到这本书里所提到的一些精神和理念。这本书帮助的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一位职业经理人,希望那就是山蒲,和山蒲的员工。